机械通气应用20080808.ppt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1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机械通气应用20080808.ppt

机械通气应用20080808.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机械通气应用主要内容机械通气是一种人工代替性通气手段,已普遍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的治疗及麻醉过程中。合理应用机械通气技术,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在内科急诊和重症监护的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通气的动力来自于肺泡一气道口外的压力差。机械通气方法通过机械方法建立肺泡一气道外口压力差从而实现人工通气。机械通气的目的机械通气的适应证机械通气的禁忌症机械通气连接的方式面罩最早是与呼吸囊相连接,用于心肺复苏,此后用于机械通气。方法是将大小适中的面罩扣于患者的鼻部或口鼻部与呼吸机相连进行治疗。优点:操作快捷方便,患者容易接受,避免气管插管话或气管切开并发症,保持上呼吸道防御功能,保持会厌和声门功能缺点:面部受压及皮肤坏死,面罩与颜面接触处漏气致通气量不足、有误吸可能性、增加死腔、有时病人难以配合。适应证禁忌症优点明显减少无效腔插管意外少口径大,便于吸出气管支气管分泌物,阻力小可进食、吞咽分泌物以耐受、可保持数月或数年,也可终身带管口腔护理方便缺点创伤较大,可发生切口出血或感染等并发症需要特别护理操作复杂,不适用于紧急抢救把关后颈部留有瘢痕,也可能会造成气管狭窄优点1、插管容易适合急救场合2、减少无效腔量3、管腔相对大、吸痰容易、气道阻力小缺点导管不以固定,容易移位或脱出清醒患者不宜长时间耐受,一般留置3天口轻护理不方便可造成牙齿、口咽部损伤长时间留管可发生后、会厌损伤插管时可发生心血管副作用优点易耐受、留置时间较长易于固定,不易脱出便于口腔护理发生咽部损伤的可能性比经口插管少缺点管腔较小,不宜吸痰,气道阻力较大不易迅速插入,不适合急救场合易发生鼻出血,鼻骨折可有鼻窦炎,中耳炎插管时可出现心血管副作用机械通气连接方式的临床思维机械通气连接方式的选择连接方式的更换人工气道拔管常用的机械通气模式控制通气辅助通气辅助-控制通气手控通气每按钮一次,机械通气一次。主要用于手术麻醉、人机对抗或刚开始应用呼吸机时容量转换压力转换流速转换时间转换反比通气间歇正压通气间歇正负压通气持续气道正压双相或双水平正压通气自主呼吸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持续指令通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指令分钟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压力释放通气容量支持通气容量保障压力正常通气比例辅助通气呼气末正压吸气末停顿呼气延长和呼气末暂停叹息:是指每隔一定时间做一次或几次深吸气动作,其生理意义时使肺泡充分张开,防止肺不张发生。为防止叹息时压力过高,应设定压力上限。机械通气模式选择和调整的临床思维机械通气参数的设置和调节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如COPD,支气管哮喘患者应悬着较大的潮气量、较慢的呼吸频率,并延长呼气时间。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如ARDS患者胸廓畸形,肺间质纤维化和大量胸腔积液等应选择较小潮气量和较快的呼吸频率,呼吸时间比为1∶1或者1∶1.5。脑水肿:应采用轻度过度通气,有助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肺部病变:ARDS一般选择小潮气量通气、延长吸气时间甚至反比通气、适当呼末正压(PEEP)。气胸患者应在气胸侧作闭式引流的前提下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采用小潮气量、低气道压力。围手术期:胸部和上腹部手术可采用较小潮气量和较快的呼吸频率,3~5cmH2O的PEEP来预防术后肺陷闭。主要观察患者的神志、脉搏、血压、呼吸运动频率及强弱等,如神志清楚、胸廓抬起明显、口唇紫绀减轻、无呼吸机抵抗、心率和血压稳定,说明通气参数的设置比较合适。动脉血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的水平是设置和调节参数的重要指标。如PaO2升高合并PH下降应增加潮气量;如PaO2下降(A-a)DO2增大,提高吸氧浓度仍不能改善可采用适当的PEEP;气道峰压过高可降低潮气量,降低PEEP的水平,病适当使用升压药和补充血容量。COPD患者撤机前应当让PaO2接近缓解期水平,如缓解期有高碳酸血症者应降低潮气量和支持压力。每分通气量潮气量:肺功能正常者机械通气潮气量一般为10ml/kg体重呼吸频率:成人一般为14-20次/min吸气流速一般为20-60L/min。吸气流速波形有方形波、递减波和正弦波。方形波和递减波比较常用,方形波吸气时间短、峰压高;递减波吸气时间长,峰压低,适用于有气压伤的患者也有利于改善气体分布。肺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I∶E为1∶1.5~2.0。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应延长呼气时间,I∶E为1∶2.5~3。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应缩短呼气时间,I∶E为1∶1.5。吸气压力a、压力转换模式(PC)通过吸气压力调节潮气量,一般为1.96~2.94KPa(20~30cmH2O),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进行调整。当顺应性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