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教案《悯农》.docx
上传人:一只****ng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班语言教案《悯农》.docx

中班语言教案《悯农》.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班语言教案《悯农》中班语言教案《悯农》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语言教案《悯农》,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中班语言教案《悯农》1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感知故事中的韵律美。2、培养幼儿从小懂得爱惜粮食,珍惜成人的劳动。二、活动准备:悯农图一张,小朋友吃饭图一张。三、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观察图片,猜图意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觉得这是什么时候?(请幼儿说说图上的内容)(二)基本部分感受古诗特点,理解古诗内容1、帮助幼儿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师;这幅图可以用一幅图来表达,他的名字叫《悯农》。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解释古诗的`含义:中午太阳红红照在地上,农民在松土除草,汗水一点一点禾苗下面的土地里,谁知道碗里的饭呀,颗颗粒粒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2、教育幼儿要懂得爱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提问;听了这首古诗后你有何感想?小朋友以后进餐时该如何做?我们今天吃的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出力、流汗种出来的,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热爱农民伯伯。3、学习依据对古诗的理解,用不同的声调、语气朗诵古诗根据图片,幼儿跟着教师朗诵。幼儿有感情地、完整的朗诵古诗。请部分幼儿表演朗诵古诗。(三)结束部分分析人物行为,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教育出示图片二,观察图上小朋友的行为,说一说她这么做对不对?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做?(幼儿讨论)小结:我们要爱惜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四、延伸活动比一比以后谁吃饭最干净,不浪费粮食?比一比以后谁洗手不浪费水?中班语言教案《悯农》2活动目标1、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的朗诵诗歌。2、尝试背诵古诗,了解农民劳作的艰辛。3、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萌发对农民伯伯的尊重之情。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提前通过图片、视频等了解水稻种植、种植过程等。2、物质准备:PPT图片、米饭的图片。活动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出示各种米饭的图片,引入活动,讨论: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你指导我们吃的米饭是从哪里来的吗?激发幼儿的兴趣。二、朗诵故事,理解诗歌意境。1、引导幼儿倾听诗歌朗读《悯农》,欣赏理解古诗。2、讨论理解古诗的含义。3、学习词语"辛苦",并用"辛苦"说一句话。4、引导幼儿学习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味美。三、尝试背诵,加深理解。在幼儿对古诗内容及含义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鼓励幼儿看图,尝试背诵。四、交流讨论,了解农民种田劳作的艰辛。1、提问:你见过农民伯伯种地吗?他们是如何种田的.?请你学一学。农民伯伯劳作这么辛苦,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通过讨论表达对农民的敬意,懂得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2、小结:《悯农》这首诗歌描写出农民劳作的艰辛,提醒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一粒粒米粉,不要浪费。中班语言教案《悯农》3教案目的:1、结合读本和幼儿自身经验,帮助幼儿丰富、深化有关影子的认识,特别是人物的活动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关系。2、理解“也”字如何运用,学习运用句型—谁在做什么,谁也在做什么?3、引导幼儿充分观察和讨论图画。4、结合读本内容,进一步深化对光和影子的关系的认识,特别是人物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的认识。5、帮助幼儿熟悉书中的文字内容。教案准备:大书《影子和我》、幼儿人手一本小书教案过程:1、教师以猜谜的形式引出活动的主题: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体乌黑头,灯前月下陪着你,却是哑巴不开口。(影子)。教师提问:你在什么地方看到影子?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教师提出本次阅读的主题—影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很有趣的书。2、教师出示大书:小朋友猜猜这本书在说一个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见解。3、教师翻开大书的第一页,提问:1)、你看到了图上有什么?2)、为什么要有蜡烛?4、教师:请小朋友猜一猜书上的人会和影子做什么?请幼儿看书的第二页。教师提问:你看到了小朋友和影子在做,你是怎么看出来的?5、出示书的第三页,将人物遮住,教师提问:我看到了图上的影子了,但是我不知道书上的小朋友做了什么样的动作?你们知道吗?我们一起来做做吧。请幼儿站起来模仿影子的动作。教师掀开遮住的纸张,并请几个模仿得比较象的幼儿站到前面做动作,和大书中的人物比较一下。教师提问:为什么6、出示遮住人物的第四页,教师提问:请小朋友说说这个影子象什么?发散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教师提问:你知道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吗?让幼儿比比动作,教师掀开纸张:原来是用手做出了影子的牙齿。7、教师出示遮住影子的第五页,请幼儿说说:墙上的影子会和小朋友做什么样的动作?教师引用原句进行小结。8、出示第六页,教师提问:图上的影子在做什么?小朋友也在做什么?9、教师:我们看看小朋友怎么啦?影子怎么样了?引导幼儿想象的情节。10、出示第八页,教师提问:小朋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