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解读.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1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解读.pdf

2024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解读.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解读大家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等方面都有明显变化,明确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了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课程理念,确定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是课程修订的重要理念,在这一理念下数学课程内容的结构和具体内容都有调整。为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根据课程内容结构化整合的理念,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组成。根据学段目标的要求,四个学习领域的内容按学段逐步递进,不同学段主题有所不同。每个领域的课程内容按“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呈现。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新课标把“数与代数”原有的六个主题: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式与方程、正反比例,调整为“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构成相对系统的知识结构。“数与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的运算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数与运算之间有密切的关联。学生经历由数量到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初步体会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感悟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数量关系”主要是用符号(包括数)或含有符号的式子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或规律。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的意义,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将负数、方程、反比例移到了初中学习,常见的量移到了综合与实践领域,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统称为数与运算,加强了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还增加并单列了“数量关系”这一知识子领域,其中包含探索规律、式、正比例。这样的调整是基于抽象结构原则。在新课标施行后对于教学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不要单纯介绍概念,是把一个概念引入后,就要接着讲他的性质或者运算。二是不单纯介绍方法,一个新的方法引入,既要讲引入的必要性,又要讲方法的重要性,还要讲用这种方法表达世界的必要性,因为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知识的整体性与一致性。小学由原来的两个学段调整为三个学段,下面我们主要针对第一学段(1~2年级)的数与代数部分的课程内容进行解读:【内容要求】1.数与运算(1)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理解数位的含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例1)。例1用算盘表示多位数【说明】算盘起源于中国,以排列成串的算珠作为计算工具,成串算珠称为档,中间横梁把算珠分为上、下两部分,每个上珠代表5,每个下珠代表1。每串算珠从右至左依次代表十进位值制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数,可以任意选定某档为个位,不拔珠空档表示0。在学生感受用算盘表示数的同时,向学生介绍算盘的历史,引导学生体会算盘是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2)了解符号<,=,>的含义,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通过数的大小比较,感悟相等和不等关系(例2)。例2感悟大小关系【说明】相等和不等是数的两个基本关系。在数量一样多、较多和较少的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感悟数的相等和不等关系,知道可以用符号=,>,<,分别表示数与数之间的相等、大于和小于关系,感悟大小关系的传递性:如果8>6,6>3,那么8>3。对于关系传递性,只要求学生感悟,为将来理解代数基本事实作感性铺垫,不作为学业要求。(3)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感悟运算之间的关系(例3)。例3运算与运算之间的关系二年级(3)班有8个学习小组,每组5人,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说明】针对问题背景,让学生经历用图形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理解乘法运算以及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还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减法运算以及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感悟除法运算以及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4)探索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减法。(5)探索乘法和除法的算理与算法,会简单的整数乘除法。(6)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新变化新课程标准在表述形式上发生了变化。新课标将原来单一的“课程内容”细分为“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并增加了“教学提示”,涉及“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还有“如何学习”。这样教师们在教学时,认真读课标就更加重要了,不仅要关心教什么,要关心教到什么程度,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