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议我国教育支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国家的、,民族的和人民的事业。教育服务作为一种“准公共品”,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一方面,教育投资能够给受教育者带来额外收益,使个人较高层次上的人生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已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如果完全由市场提供投资,教育的投资主体由于不可能获得教育的外在收益,他们所提供的教育数量必然低于社会期望水平,因而必须有政府的介入,并根据不同层次的边际社会效益与边际社会成本的对比关系来决定政府参与的份额,使教育的提供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社会的需要。记得曾经读到过一篇描写80后的帖子,里面有这么一句:“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大学是不要钱的,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小学却成了免费。”乍一看来,似乎我们生不逢时,自习完教育支出的相关知识方才明晓,这实则是我国教育支出结构改良的结果。下面笔者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浅薄整理了我国教育支出仍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建议。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主要问题1、教育支出总量不足教育经费短缺是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政府投入不足则是根本原因。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无论是政府还是家庭,对教育的投入都是有增无减,但必须注意到:财政教育支出的增加,只是绝对数上的增加,还远低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教育法》规定的“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到2000年达到4﹪的目标”。2、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三级结构支出不合理。这三种教育的收益是不同的,其外部性也不同,;应根据其特点安排教育支出的比重。国际上普遍的做法是加大对初等和中等教育的支出,减少对高等教育的支出。按照世界银行的提供的数据,世界各类型国家三级教育人均经费比的共同特征是逐渐升高,但级差与经济发达程度成反向变化。而我国三级教育支出比例悬殊,2006年为1:1.16:3.59,还远高于发达国家。二是城乡、地区结构不合理。由于我国的中等和高等教育资源集中分布在城市,因此教育支出城乡结构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初等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教育一直处在投资不足的状态,尤其是农村教育地区的义务教育支出的大部分由农民自己负担,近年来我国农村普通中小学的生均教育事业费和生均公用经费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过此次义务教育改革已经有很大好转。除此,地区差异严重,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教育投入的大小也不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投入教育的经费相应较多,同时经费的其他来源也较为充裕。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教育经费主要由财政进行拨款,而财政收入本来就不足,使得经费严重短缺,进一步拉大地区间教育投入的差距。3、教育支出方式不合理教育支出主要采取三种形式,即学费补助、收入补助和定额补助。学费补助不是直接补助给学生本人,而是补助给学校。收入补助实际上是政府转移性支出的一部分,它是通过福利性开支增加某些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以相应提高其教育方面的消费。定额补助的目的是让居民享受到一定数额的免费教育。不同形式对教育支出的效率产生不同的结果。对义务教育而言,最理想的方式自然是定额补助,这样可以使适龄儿童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达到全免的义务教育,但个别偏远地区对义务教育拨款仍然不足,家庭负担严重。对非义务教育而言,我国对高等教育的学费补助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较高。4、效率和公平的两难选择公平与效率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对财政教育支出而言,这一问题尤为突出。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模式。基础教育由地方政府负责,而高等教育的收益似乎是全社会共同享有的,于是高等教育的财政支出就由国家财政承担。这种教育财政分权制度使人们错误的认为只要效率实现了,暂时的不公平也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实现,或者牺牲公平为代价来追求效率。而这种所谓的“精英教育”在实际执行中是不可行的,从公平角度看,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等,将原有的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导致恶性循环。从效率角度看,贫困家庭的子女可能因为没有收到良好的教育而不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这会使得社会生产效率降低。二、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对策建议(一)、提高教育经费的投入总量1、发挥国家财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财政预算内拨款,是教育经费的主渠道,要稳步增加教育经费,关键还是要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了提高国家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努力做大财政收入这块“蛋糕”,才能保证对教育支出的稳步增加。2、重构税种,征收教育税目前,征收的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增加,虽带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但毕竟不是税。实际征收工作中,征收部门难以做到足额征收,漏水面很宽。在大幅度增加与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的同时,我们可以开征教育税,取代目前各种名目的教育费复发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