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所属一级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1998年获批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年获批国家重点学科。(2)相关一级学科——交通运输工程2003年获批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航空适航技术学科的发展1)2007年,原国防科工委批准“航空器适航技术”成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特色紧缺学科”;(上述2个一级学科共建)2)2010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器适航技术专业,并依托民航学院招生。2015年航空器适航专业通过学士学位授权;3)2013年设立适航技术与管理博士点,挂靠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4)航空适航技术学科涵盖4个学科重点:1)适航设计及验证;2)持续适航;3)适航条例与标准;4)适航审定与管理。3研制和发展大型飞机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大科技专项。(1)温家宝总理:确保大型飞机的安全性,对我们成功研制大型飞机乃至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航空产业,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意义。(2)习近平总书记:我们要做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把大飞机搞上去……。(1)我国则刚刚起步,科研水平和人才储备与需求极不相适应。以美国为例,其适航发展史超过60年,从事适航审定的专业人员有8000多名,而我国不足200人。据保守估计到2020年前,我国相关专业人才的缺口在8000-10000人。(2)中国民航局在《民航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中指出,要围绕国产大飞机项目设计制造和使用需要,加强高层次适航审定人才培养,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适航审定专家队伍。7(1)依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学科优势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为主体,形成了军民机设计以及运行安全为核心的优势学科专业群。(2)依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专业优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民航”作为“三航”特色之一进行了重点培育和发展,并真正具有“民航学院”实体,专门从事与民航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多个研究方向,形成了“民机加民航”的特色与优势。(3)依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适航技术专业优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航空适航技术国防特色学科,将在航空器适航技术的本科专业基础上,集成航空宇航学科群和民机/民航学科群的优势,真正能够实现军民融合、共同发展。适航专业和学科现有基础与水平(适航学科)适航专业和学科现有基础与水平(适航学科)学科内涵持续适航是指涉及所有航空器在其使用寿命内的任何时间都符合其型号审定的适航要求,并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的全部过程。本学科方向的主要研究:航空器评审(AEG)方法和技术,航空发动机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航空器持续适航体系、程序、规章条例及符合性方法,航空器持续适航风险管理等。学科内涵为航空器适航联合推进委员会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开展适航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开展适航审定和适航技术研究;开展适航培训,受托开展资格认证,提供公共服务和咨询;跟踪和掌握国际适航发展趋势,开展国际交流活动等。学科内涵目前中国的适航条例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修订依据和方法,只是跟随FAR适航条例的修订而作出相应调整。随着航空科学技术的进步、适航标准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为保持我国适航标准与国外适航标准在安全水平上的一致性,需要全面参考和学习美国和欧盟的修正法案,具备适航规章与条款的解释与修订能力。本方向的主要研究:适航规章和条款研究与跟踪、我国运行环境下适航条款适应性与充分性研究、事故调查与分析、SB与AD制定过程。15(1)2010年申请增设航空器适航技术专业并获得批准通过,2011年开始依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招生。2015年航空器适航技术专业顺利通过江苏省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实地评审。(2)培优班实行分阶段跨专业、采用3+1+2.5年的本硕连读的培养模式。2011年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按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实习实践基地:适航专业和学科发展规划与目标(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引培1-2名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国际知名度;打造1支有重要影响力的“航空适航技术”省部级创新团队。科学研究目标承担国家重大研究课题2-3项,国防项目、民机专项共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3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2项,争取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发表SCI论文100篇以上;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30人次,组织大型国际/国内会议2-3次人才培养目标建成3-5个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培育1-2个省级教学优秀奖国际联合培养研究生5名培养省部级优秀博士论文2-3篇培养省优秀硕士论文3-5篇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在师资队伍与教师教学发展方面:在课程与教材资源方面适航专业和学科发展规划与目标(专业)在课程与教材资源方面在实验实训条件方面在实验实训条件方面同学们:请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