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的童趣.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0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书中的童趣.ppt

书中的童趣.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果说迄今为止我已经获得过五分乐趣的话,那么其中的三分应该是从书中搜寻得来的;至今记得小时候的那些有关读书的桩桩趣事。儿时的路边常有租书的小摊:一个老爷爷,一个木书架,书架上整整齐齐的排放着连环画,书架旁三三两两的摆放着小板凳。记忆中最早的阅读对象大概就是用省下的早点钱与摆放书摊的老爷爷换取的连环画。于是,父亲买来了新华字典,在教会我使用后便布置起阅读的“功课”。长大后才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这样做只是为了让我“通过阅读而思考,通过思考而质疑,通过质疑而领悟,通过领悟而熟记”。第一,诗的内容与诗的题目似乎没有什么联系,洞房夜后新媳妇梳妆拜见公婆(舅姑),问夫婿装扮是否入时,这样的内容冠以“近试上张水部”的题目显得不伦不类,除非诗人是借此题目有所暗示。如果真的是这样,诗人以此暗示些什么呢?为了应付我的质疑,害得父亲花费很多时间去查阅很多资料,而我们全家也会在这样的“质疑”与“释疑”中形成一种“研讨”的氛围。在接下来的几年内,由于有一个较为宽松的阅读环境,同时也由于具备了较为优越的阅读条件,我有机会阅读了较多的“闲书”,并从中得到了很多乐趣,记忆中好像连家里所藏的那部线装的《袁了凡纲鉴》都是在那个时期被囫囵吞枣的“啃”过。记得当时我们全家已经从南京下放到苏北农村。有一天,我正在麦场边的草垛旁专注的读着《红与黑》,冷不防手中的书被别人抽走,定睛一看,是顾姓的大队党支部副书记,一位转业军人(设为A),于是就有了如下一段与我(设为B)的阅读行为相关的较为“经典”的对话:A:(指着书上插图中的男、女主人公于连和德瑞娜夫人的画像大声说)你骗不了我!写这种资产阶级的老爷、太太的书不是毒草那才怪呢。A:谁?A:我不知道。A:那是什么棋?B:(充满同情的)是的,是不能怪你。不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不懂就应该谦虚一点,多请教请教、多问一问。伟大领袖毛主席不是说过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说句老实话,列宁同志的“曾被流放”、“爱下国际象棋”、“较为推崇司汤达”以及姓名的全称为“符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等,都是我从阅读中所获取到的基本知识,至于列宁同志被流放期间是否真的带上了那两本书已经无关紧要了,关键是我居然能够借此“化险为夷”而免去了许多麻烦,这就足够了。对于我来说:阅读,有两种类型:“功利性阅读”和“非功利性阅读”。真正能够给予我们以“生命的乐趣”的只有那种将“功利”抛却一边的“非功利性阅读”,而这种所谓“非功利性阅读”更多的是指儿时针对所谓的“闲书”的阅读——我把儿时读“闲书”时所获得的那种乐趣称之为“书中的童趣”——这“书中的童趣”不仅能在阅读过程中刺激于当时,而且还能够给我们留下久远的美好回忆,这大概是我们能够从书中、从阅读的行为中所获取到的最为宝贵的财富。哦!书中童趣,飘飘缈缈,似有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