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苏教版高一年级化学《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的教学设计07240209刘超美设计思想首先,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为前提,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切入,“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阅读自学发现问题从原子相对比较形象、在学生了解原子的质量基础上,回顾上节课所涉及到的发展史,让学生推测原子核的电性,并与电子比较质量相对大小,使学生主动参与原子核的组成、性质以及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探讨。在教学中,通过认识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等几种典型的原子结构模型,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基本历程,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过程的艰难曲折。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有关原子构成的基础知识,形成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等初步概念。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学生自主讨论的方法,多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得出结论。多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最新认识成果。培养学生学会从微观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是本单元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点。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了解了一些化学物质的宏观性质和应用。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推动学生从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学习和研究转入从微观角度分析研究问题,这是化学思维继续提升的一个关键,也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2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课程标准》的要求:(1)知道元素、核素的含义。查阅资料并讨论: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同位素在能源、农业、医疗、考古等方面的应用。(2)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查阅20世纪化学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的资料(或观看录像),与同学交流讨论。(3)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4)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从以下方面来实现:(1).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体验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2)了解部分典型元素原子结构的核外电子排布,并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知道活泼金属和非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电子得失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的事实。通过氧化镁的形成了解镁与氧气反应的本质。发展要求:从氧化镁的形成推知其它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原因。2.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1)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本节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和原子的构成。首先介绍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的基本历程,了解部分典型元素原子结构的核外电子排布,进而重点讨论镁与氧气反应的本质,结合原子的构成向学生介绍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质量数、核数、元素、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等概念,并能加以区分。从前后联系分析,先安排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原子结构知识的兴趣。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核素、同位素的概念,了解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之间的关系,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化学反应中原子外层电子排布的变化是为后续单元、后续专题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2)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1、首先,我省学生在初中科学课程中已经学习掌握了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原子的构成、同位素知识。另外,经过前两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化学世界物质的精彩纷呈,了解到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的多种多样。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有了这些知识基础后,教材选择了化学史中人类对原子认识的不断深入、原子结构模型的不断演变的过程引入原子结构的内容,这样安排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原子结构知识的兴趣,水到渠成地把学生带入完全的化学微观世界,又为整个专题“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作了恰到好处的诠释。学习有关原子构成的基础知识,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化学反应中原子外层电子排布的变化为后续专题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2.本专题第三单元介绍有关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和原子的构成等内容,以后在《化学2》中会系统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等知识。同时学习有关原子构成的基础知识,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化学反应中原子外层电子排布的变化为后续专题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化学1》后三个专题的学习中能从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角度认识某些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氧化还原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