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堂教学问题》学习心得今年暑期校本培训的主题是“上好课”,校领导为我们精心安排各种各样的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外,还会为我们准备几本跟培训主题有关的书籍。《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就是其中的一本,书通过一个个“现场写真”对新课程中教师课堂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展示和“问题诊断”,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理论依据告知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该书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但不学到了许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还收获了许多课堂教学的宝典。可以说,读了这本书,我对今后的教学有了很大的信心。接下来我想对“教学目标的预设和生成”谈点肤浅体。了解学生,加强备课。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课堂也因为学生的动态生成变得生机勃勃,但是只有生成的课堂是对教育不负责任的做法,将动态生成和课前预设有机统一起来才是语文教学的新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更多的是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来进行预设的备课。因此教师要多方面的了解学生,了解他们喜欢什么,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经验,对文本的解读会有哪些感受,探究式会出现哪些答案,练习是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就能在课堂生冷静的面对学生生成的问题,并加以引导和肯定等。我国教育家袁振国认为:“要学生有感受,首先教师要有感受;要学生能体验,首先教师要能体验;要学生动情,教师首先要动情。当教师把文科的教学变成欣赏的过程,变成了体验生命价值的活动,变成了展现自由精神的舞台,这才是文科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研读文本上。教师只有深刻的读懂文本,将自己“披文以入情”,课堂上才能“情动而辞发”,这样面对学生的课堂生成时才能游刃有余。此外,有序的教学步骤和必要的教辅准备,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坚持学习,提高能力。当今知识更新的的速度令人惊讶,作为教师必须加强理论修养和专业学习。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作为前提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机智也是以深厚的知识为基础的。学生的思维活跃,会提出很多超越知识体系或教学进度的问题。教师只有不断的扩充知识面,积累和更新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随机应变的处理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面对课堂上的各种生成情况,教师还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把握好的学习方向,既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心灵的自由,又要潜移默化的渗透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既要大胆猜测,有放飞想象,又要尊重事实,讲究科学;既要有教师的宽容和学生的自主,又要有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律。这样才能真正的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课堂生成的统一。总之,读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课堂既是老师的阵地,又是一绚丽多彩的舞台,要想让师生们在这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老师就得不断的提高自身修养,更新观念和知识,了解学生,吃透教材,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新课程师资培训近两年来,我校学生、教师及课堂教学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但伴随着这些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课堂上经常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知不知”、“对不对”、“是不是”、“怎么样”、“好不好”等这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从兹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庸俗化的问答,这种课堂上的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却是用提问的方式在“灌”。二、把“自主”变成“自流”。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看得如何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有的教师还提出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如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如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学习伙伴由自己挑,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等等。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三、有活动没体验。课堂上经常有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哄哄,这种活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没有体验和反思,应该说是一种无效和无价值的活动。四、小组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一些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讨论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的时间有时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不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倾听者,对学生而言,合作前没有认真思考,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是学习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差的学生就变成了陪衬,他们更多的时候是听众,在小组汇报时他们的意见也往往被忽视。五、教学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