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新课程物理教研新突破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物理室陶昌宏2008年、12月北京市于2007年秋季实施高中新课程,北京市教委、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对高中新课程的实施给予高度重视,并做了全面的部署和指导。基教研中心物理教研室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思路清晰、立意明确、极具实效的系列教研活动,实现了教研工作的新突破。一、思想认识上的突破我们认为高中新课程是国家意志、政府行为,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我们认为高中新课程是与时俱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措施;我们认为高中实施新课程就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物理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我们认为高中新课程使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高中新课程让我们努力工作,并享受工作!二、教研内容上的突破实施高中新课程要有效地落实三维培养目标。要在教育教学常态工作中落实,在物理常态典型课中落实三维培养目标。物理教学中的典型课型,应包括物理概念课、物理规律课、规律应用课、物理实验课、科学探究课、单元复习课、问题解决课、试卷讲评课等等。如果在典型课中能够将课程的新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在典型课中有效地落实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则高中新课程即可达到预期目的。基于上述思想认识,物理学科明确了教研工作的基本思路,即在常态典型课中有效落实三维目标的实践研究。因此,在新课程教师培训中,组织全市新高一的物理教师每人完成上述课型的教学设计;在教师研修网上,上传上述典型课的教学设计;教研活动中研究、研讨上述典型课的教学实践;现场会上观摩、研讨上述典型课型;将上述典型课型优秀案例汇总成集。三、研究力度上的突破实施新课程以来,基教研中心物理教研室制定了系列的教研活动,加大对上述典型课研究的力度,在研究力度上实现了新的突破。1、研究方式上的突破为加大对上述典型课的研究力度,开扩(开阔)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思路和视野,物理学科于2007年10月24、25、26日召开了全市高中新课程的研讨会。19个区县物理教研室主任,负责高中新课程的物理教研员,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共60名同志参加会议研讨会上各区县代表介绍研究典型课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办法。研讨会上形成经验案例19个,分别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等等。19个区县共提出72个问题,形成8类46个问题,包括教育理念,科学探究,教学资源,教材问题等等。在解决新课程遇到的问题时,代表们认为要用新的学生观看待学生,要用新的课程观看待课程,要用新的价值观看待过程,要用新的方法(化)解决问题,要关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本次研讨会上,参会教师以区县为单位做新一轮的典型课的教学设计,在研讨会的最后一天进行交流展示。展示交流中,一位教师感慨地说道:“我经过努力找到了一个令我兴奋的物理情景,当我把这个教学情景展现给我的学生时,我的学生由沉重的心情,变成严谨的态度,……”;另一位教师做自由落体运动一节的教学设计时,他设计用三个学时完成这一教学内容,对三个学时的教学做了精心的安排,看得出这是一个大胆的设计,富有创意的设计,设计过程显示出这位教师的独具匠心和教育教学的智慧。研讨会期间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王云峰主任到会并讲话,他指出:“实施新课程要求我们努力实现把‘理想课程’向‘现实课程’的转变。”2、研究力量上的突破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物理室组织区县教研员、一线学科带头人、一线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等成立学科指导小组,加强对物理典型课的实践研究。学科指导小组定期到区县、下学校和一线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研讨、交流。学科指导组的老师们和一线教研员、一线教师、学校有关领导等组成一个研究团队,这个团队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成员之间能够敞开心扉,彼此沟通,互相尊重,形成共识。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开发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一线教研员、一线教师,学科指导组的同志们也从中获益,受到启发。3、现场会规模上的突破2007年月11月23日,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物理教研室组织召开全市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课堂教学现场会。现场会上将向全市高中物理教师呈现物理教学中的七种典型课型。现场会安排在北京密云二中,密云是北京远郊区,基本上是北京市的最北端了。现场会上,我们向全市十九个区县的中学物理教研室发放共计450张现场会入场券。结果让我们始料未及的是现场会的当天一共来了约700名教师。现场会开幕式上,北京市教委基教处的李奕处长感慨地说道:“今天物理学科的现场会,老师们这么准时到会,这样精神饱满地参加现场会,使我对物理学科的课程改革充满信心,如果全市高中各学科都能有这样的精神状态开展教学研究,我相信北京市的高中新课程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