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运动的快慢教案运动的快慢教案汇总【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运动的快慢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运动的快慢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描述所观察现象主要特征,具有初步观察能力。(2)通过速度概念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类比的研究方法,并学会去描述生活中某一个量的快慢。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活动中增强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以及用类比的方法去描述生活中某一个量的快慢。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活动】小游戏:传递国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把国旗传递得快?(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教师指出学习的新课题,并引导学生小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学生观看动画: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总结:一种方法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另一种方法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两物体下落的快慢(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一个感性认识。)(二)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讨论:运动员用10s跑了100m,汽车在2h内行驶了72km,那运动员和汽车哪个快呢?活动:师生总结;学生讨论;师生讨论得出结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总结过程】(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3)统一标准:将不同时间转化为相同时间,再通过比路程的大小来比较物体运快慢(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比较速度的方法,发现统一标准的重要性,为后面引出速度概念做准备。)三、速度概念的建立1.物理学中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这个物理量叫速度。2.学生自学教材p19-p20思考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等。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公式:用符号表示为v=s/t。单位: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单位换算:1m/s=3.6km/h(设计意图:学习以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定义物理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四、速度的应用1.一些物体的速度,练习:速度的单位换算-典型例题。2.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物体的速度,让学生了解速度计,并知道标志牌上数据的含义。3.例题练习: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司机看见路边的一块指示牌如右图,此时车速为100km/h,这辆车违章了吗?他以这样的速度到达上海至少需要多少时间?(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学会用速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五、匀速直线运动【播放视频】学生观看视频,找出过山车、电梯上的人、火箭在运动上不一样的地方。运动的快慢教案篇2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上一节讲述的是“运动的描述”,通过这一节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运动”,而本节课教材通过“想想议议”栏目提出问题(“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入课题,并且学生讨论总结后直接得出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小学数学课中,学生学习过计算速度和路程的问题,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二、学生分析中学生对速度、路程等物理概念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本节课还是喜欢物理又害怕难,喜欢的是以前接触过速度的计算,怕的是利用物理公式解决速度问题还是第一次,特别是数学底子薄的学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自信显得特别的重要。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鲜明、生动、不平常的现象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直线运动的快慢。四、重点难点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难点: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五、教学方法1、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当中实际事例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