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高程测量三优秀PPT.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井下高程测量三优秀PPT.ppt

井下高程测量三优秀PPT.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章井下高程测量1.在井下主要巷道内精确测定高程点和永久导线点的高程,建立井下高程控制;2.给定巷道在竖直面内的方向;3.确定巷道底板的高程;4.检查主要巷道及其运输线路的坡度和测绘主要运输巷道纵剖面图。基本要求:在主要水平运输巷道中,一般应采用精度不低于S3级的水准仪和普通水准尺进行水准测量;在其他巷道中,可根据巷道坡度的大小、采矿工程的要求等具体情况,采用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测定。当巷道倾角小于5°时采用水准测量;倾角在5°~8°之间可采用水准测量,也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当倾角大于8°时则采用三角高程测量。井下高程测量分三种类型,即:(1)通过立井导入高程;(2)水准测量;(3)三角高程测量。在进行井下高程测量之前,应在井底车场和主要巷道内预先设置好水准点。从井底车场高程起算点开始,沿井底车场和主要巷道逐段向前敷设,每隔300~500m设置一组高程点,每组至少应由三个点组成,其间距以30~80m为宜,永久导线点也可作为高程点使用。水准点可设在巷道的顶板、底板或两帮上,也可以设在井下固定设备的基础上。设置时应考虑使用方便并选在巷道不宜变形的地方。设在巷道顶、底板的水准点构造与永久导线点相同。井下所有高程点应统一编号,并将编号明显地标记在点的附近。水准仪的校检:圆水准器轴的检校十字丝的检校交叉误差的检校i角的检校符合水准的检校一、井下高程测量的目的和种类井下水准路线为支线、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从井底车场高程起算点开始,沿井底车场和主要巷道逐段向前敷设,每隔300~500m设置一组高程点,每组至少应由三个点组成,其间距以30~80m为宜,永久导线点也可作为高程点使用。三角高程测量要往返进行。给定巷道在竖直面内的方向;一、井下高程测量的目的和种类式中:L′——实测斜长,基本控制导线应是经三项改正后的斜长;井下所有高程点应统一编号,并将编号明显地标记在点的附近。给定巷道在竖直面内的方向;第105条三角高程闭合差可按导线边长成正比例分配。在井下主要巷道内精确测定高程点和永久导线点的高程,建立井下高程控制;先用皮尺沿轨面(或底板)每隔10m或20m标记一个临时测点(中间点),并将其标设在巷道两帮上,以便调整坡度放腰线时使用。当巷道倾角小于5°时采用水准测量;式中:k——折光系数;检查主要巷道及其运输线路的坡度和测绘主要运输巷道纵剖面图。2.井下水准测量外业主要是测出相邻两测点高差,方法:仪器放两测点中间,前后视放水准尺,(倒立)照明。粗平---瞄准---精平---读数两次仪器高,仪器高之差大于10cm,两次仪器高高差互差不大于5mm;测量视线长度一般以15~40M为宜,两次仪器高所测得的高差相差不应大于±5mm井下水准路线为支线、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3.水准测量内业计算测点间高差hi--平差--求各测点高程Hih=a-b测点在顶板上时,水准尺读数前冠以-号给定巷道在竖直面内的方向;当高差的互差符合要求后,应取往返测高差的平均值作为一次测量结果。当巷道倾角小于5°时采用水准测量;第104条仪器高和觇标高应在观测开始前和结束后用钢尺各量一次。丈量仪器高时,可使望远镜竖直,量出测点至镜上中心间的距离。主要是测出相邻两测点高差,方法:从井底车场高程起算点开始,沿井底车场和主要巷道逐段向前敷设,每隔300~500m设置一组高程点,每组至少应由三个点组成,其间距以30~80m为宜,永久导线点也可作为高程点使用。仪器高和觇标高在开始前和结束后各量一次(以减小垂球线荷重后的渐变影响),两次丈量的互差不得大于4mm,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测量视线长度一般以15~40M为宜,两次仪器高所测得的高差相差不应大于±5mm三角高程测量要往返进行。当高差的互差符合要求后,应取往返测高差的平均值作为一次测量结果。丈量仪器高时,可使望远镜竖直,量出测点至镜上中心间的距离。(1)按水平比例尺画出表格,表中填写:测点编号、测点间距、测点的实测高程和设计高程、轨面(或底板)的实际坡度。闭合和附合高程路线的闭合差,可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当巷道倾角小于5°时采用水准测量;A、B两点间的高差可按下式计算:三角高程测量的倾角观测一般可采用一个测回,其精度要求见表7-6。第三节井下三角高程测量式中:L′——实测斜长,基本控制导线应是经三项改正后的斜长;δ——垂直角,仰角为正,俯角为负;i——仪器高,由测点量至仪器中心的高度;v——觇标高,由测点量至照准目标点的高度;当测点在顶板时,i和v为负值,在底板时为正值。第104条仪器高和觇标高应在观测开始前和结束后用钢尺各量一次。两次丈量的互差不得大于4mm,取其平均值作为丈量结果。第105条三角高程闭合差可按导线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