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因数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公因数教学设计.doc

公因数教学设计.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教学内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苏教版版五数下册P26-27例3、例4、练一练及练习五的1-----5题(二)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在学生已有的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活动探索并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含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例3通过操作、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丰富对公因数的感知,结合具体实例描述公因数的含义,加深对公因数含义的理解。例4利用对公因数含义的理解,自主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通过集合图,体会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练习与区别。(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理解他们的含义。2、学着例题的样子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3、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4、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四)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理解他们的含义,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五)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理解他们的含义,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六)、教学过程一、出新引旧揭题: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看了今天的课题你觉得学习的内容和什么旧知识有关?(因数)一个数的因数有哪些特点?(设计说明:通过学生自己的联想和回忆,找到新知识的切入点,有利学生正迁移)二、认识公因数1、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因数⑴操作活动分别用边长6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分别铺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哪种纸片能将长方形正好铺满?铺之前想一想:哪种纸片能将长方形正好铺满。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图形,动手铺一铺。组织汇报交流。哪种能铺满?为什么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能正好铺满?(18÷6=312÷6=2)为什么边长4厘米的不能铺满?(18÷4=4……212÷4=3)⑵想象延伸想一想: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你是怎么想到的?组织交流。思考:只要怎样的正方形都能铺满?⑶揭示概念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它们指谁?公因数的公你是怎么理解的?4是12和18的公因数?为什么?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叫最大公因数。(设计说明:通过学生的操作、想象、概括、辨别,确实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含义)三、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1、自主探索。提问:8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的公因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①先找出8的因数,再从8的因数中找出12的因数。②先找出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8的因数③分别写出8和12的所有因数,再找一找。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先找小数的因数,再在小数的因数中找大数的因数最简单。)2、用集合图表示。用一个图来表示8和12的公因数。出示相交的集合圈,让学生把8和12的因数分别填在集合图中的合适部分,再看图说说各自的想法。3、完成“练一练”重点让学生操作与填空。4、简单小结。(设计说明:考虑到学生已经积累了经验,例4的教学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通过自主探索,小组交流,进行方法的优化。)四、巩固练习,内化新知,1、练习五第1题。填好后让学生看图说说15和20的因数分别有哪些,公因数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几?2、练习五第2题。3、练习五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具体说说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4、练习五第4题。先出示第1组数,让学生判断,并说说是怎样判断的。然后完成后面几组。5、练习五第5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并说说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五、全课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