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总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总结为积极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近年来经济管理系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协调下,在全系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系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基本情况总结如下: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基本情况1.校企合作工作方面2020年下半年,经济管理系开展了专业深度调研,经济管理系正(副)主任、各专业负责人深入翔顺控股集团、链家地产、铨欣照明等企业的生产一线、营业网点等调研,了解产业发展趋势、企业用人需求及要求,与翔顺控股集团、东莞华特教育、好顺佳集团、链家地产、罗定市供销社、中国邮政罗定分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签订了战略合作意向书。其中,2019年,电子商务专业与广东万讯网开展现代学徒制项目,现已成功招生;2020年,学校与中国邮政罗定分公司共建中国邮政校园快递服务中心,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场所,目前营业场所改造已经完工,将于2021年上半年投入运营,校企共育学生创业团队,探索实践“校园快递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错位创新模式。2.政校合作工作方面2020年3月-4月,经济管理系两位科技特派员走访调研了旺玖村、双龙村、古罗村等行政村,了解到旺玖村在中药材方面的销售需求,双龙村在芒果网络销售、品牌注册、品牌策划方面需求,古罗村在竹制品销售方面的需求,实地考察了双龙村芒果种植基地、龙湾镇万亩药材种植基地,与旺玖村、双龙村、古罗村初步达成《村级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初》意向,从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和人员培训方面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受云浮市农村农业局邀请,在云浮市开展农村电商“一村一品”带头人培训一场;受云浮市关工委、罗定市关工委邀请,在罗定市开展农村创业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实务培训共计三场,来自罗镜、龙湾镇的农村创业青年共100多人参加培训班。3.会计专业财务共享服务1+X证书试点工作方面2019年,会计专业教学团队积极筹划,主动学习、研究国家和广东省“1+X证书”制度相关政策,通过对用人单位、毕业生和合作院校深度调研,最终选择学生要考的等级证书。2020年4月,会计专业成功通过广东省教育厅的审核,成为学院首批广东省“1+X证书”制度的试点专业,使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获得大专学历、会计类考证证书外,还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财务共享技能等级证书。会计团队有7位老师先后参加了财务共享技能等级证书师资培训,经过考核都取得了财务共享技能等级证书讲师资格。为了将财务共享技能等级证书内容融入教学,会计专业调整了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在相关课程里面融入财务共享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财务共享技能等级证书这门课程。财务共享技能等级证书核心教学软件购买。学院高度重视1+X证书制度的落实,大力给与经费支持,下拨16.8万购买财务共享技能等级证书的核心平台,目前正在采购过程中。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1.政校企合作面不广,缺乏合作深度政校企合作主要集中在顶岗实习等较低层次方面的合作,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双主体办学、现代学徒制、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模式合作项目很少,顶岗、跟岗实习模式比较单一。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合作关系不紧密,合作内容、合作层次都受到很大限制。2.专业教师对校企合作工作认识水平不一,各专业开展进度参差不齐,合作形式有待创新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关键性力量,专业教师对校企合作工作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但认识水平不一,对于来自企业的专业教师对校企合作的认同度极高,而从学校到学校的专业教师则对校企合作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因此,需要通过校企合作搭建的实战平台作为载体,锻造双师双能的师资团队,从而达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还未形成长效的运行机制校企结合还没有形成紧密的长效运行机制,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缺少制度化的保证,无法解决企业对职业教育支持的长效性、持续性。4.各专业所具备的社会服务能力不强作为高等学校三大基本职能之一的社会服务,对于我系来说目前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推进,来自企业解决技术瓶颈及发展障碍的智力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产学合作为高校提供社会服务的平台,一方面我们要挖掘为社会服务的潜力,另一方面我们要增强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实现产、学、研、用中各环节有效衔接。5.双师型教师培养瓶颈问题还未解决高职专业教师很难长时间到企业实践并担任实职,企业也不愿意将关键技术岗位交给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培养教师的作用无法有效发挥。企业也不愿意长期无偿将技术人员派到学校给学生进行技术岗位培训。6.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问题目前社会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深刻变革中,企业存在着许多活跃的因素,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