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潍坊市诸城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初中历史.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07-2008学年度潍坊市诸城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初中历史.doc

2007-2008学年度潍坊市诸城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初中历史.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7-2008学年度潍坊市诸城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需一项是正确的。1.著名的北京人遗址发现于A.周口店B.元谋县C.大汶口D.河姆渡2.下图中器物的广泛使用,说明人类曾经进入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器时代D.铁器时代3.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我国先民中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4.《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因而乃权授舜”。这一记载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世袭制B.族诛制C.禅让制D.连坐制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6.下列事件发生在商朝的是A.涿鹿之战B.大禹治水C.盘庚迁都D.三家分晋7.西汉建立于A.公元前3世纪前期B.公元前3世纪后期C.公元前2世纪前期D.公元前2世纪后期8.下列各项中,制造“烽火戏诸侯”事件的国王是A.周武王B.周文王C.周平王D.周幽王9.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是A.齐桓公B.晋文公C.秦穆公D.宋襄公10.战国时代最彻底的变法发生鄙人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11.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苗条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曾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汩汩清流。”请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A.郑国渠B.都江堰C.六辅渠D.白渠12.中国历史上正式建立年号开始于A.秦始皇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13.秦朝的都城是A.镐京B.咸阳C.洛阳D.安阳14.下列各项中,属于汉高祖刘邦实行的疗养生息政策的内容是A.减轻田租为十五税一B.把田租改为三十税一C.把服役减为三年一次D.减轻笞刑15.秦始皇苗条城是为了A.抵御乌桓的骚扰B.抵御鲜卑的骚扰C.抵御匈奴的骚扰D.抵御月氏的骚扰1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的直接缘由是A.沉重的赋税B.严酷的刑罚C.建造宫殿和陵墓D.路遇大雨,不能如期到达渔阳戍地17.标志着秦朝统治被推翻的事件是A.刘邦占据咸阳B.消灭秦军主力C.陈胜吴广起义D.刘邦建国18.李清照曾这样赞誉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①大泽乡起义②巨鹿之战③楚汉和平④建立张楚政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9.《新语》是汉初统治者施政的重要根据,它的作者是A.霍去病B.陆贾C.卫青D.李斯2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注:“龙城飞将”是指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李广),诗中的“胡”是指当时的A.大月氏B.鲜卑族C.女真族D.匈奴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5分,第22小题8分,第23小题14分,第24小题18分。共55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21.浏览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左传》中记载:“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荀子·儒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二“秦王扫六合(扫六合:指统一中国),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这一制度起了什么作用?(4分)(2)除上述制度外,西周实行的另一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这一制度的基础、核心分别是什么?(4分)(3)材料二中所说的“诸侯尽西来”发生在哪一年?(2分)根据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来判断,“秦王”有无再分封诸侯?(1分)22.文化教育对于治国安邦有很大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1)秦始皇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但他建立的秦朝却仅仅维持了15年的时间就灭亡了。他采取的哪项措施严重破坏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2分)(2)汉武帝统治时期,西汉达到了鼎盛时期。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推动了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6分)23.读下列两幅图,回答有关问题:(14分)请回答:(1)图一、图二分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