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他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后又中博学宏词科。做过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的重要成员。王叔文革新集团在藩镇、宦官等势力的反扑下失败以后刘禹锡被贬为郎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十年后被召回因为玄都观的题诗触犯了执政者再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以后又先后改任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直到五十六岁才调回长安任主客郎中等闲散职务。后来又任苏州、汝州、同州刺史晚年为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终年七十一岁。刘禹锡的诗歌雄浑爽朗语言干净明快节奏比较和谐响亮。尤以律诗和绝句见长。他的好友柳宗元、白居易对他的诗歌成就极为称赞并常与之酬答和唱。著有《刘宾客集》。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禹锡诗鉴赏这首《西塞山怀古》诗是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由夔州调任和州刺史在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两句是对当年历史的回顾。西晋咸宁五年279司马炎为完成统一的大业下令伐吴。在东起滁州西至益州的辽阔战线上组织了数路大军向东吴发动了全面进攻。当时身为龙骧将军的王浚在益州造战船“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处门其上皆得驰马往来”《晋书·王浚传》此即诗中所言之“楼船”。船造好后的第二年王浚带兵从益州出发沿江东下很快攻破金陵接受了吴主孙皓的投降从此东吴灭亡。诗人把这场历时五个多月纷纭复杂的历史过程全部删去只截取了王浚发兵和吴国灭亡这两个开始与结束的场面便集中概括了历史的全部过程。“下”与“收”二字连贯而成相互呼应。前者表明王浚兵来之迅猛后者写出东吴政权覆灭之命运冠以“黯然”更见惨凄。“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是承上联具体地写出金陵政权“黯然收”的景况和原因。“千寻铁锁”是东吴在西塞山下江险碛要处的设防。它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表明孙皓政权尽管腐败但还是不愿轻易失国而进行拚死抵抗的二是渲染王浚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当时的东吴为防御晋武帝的讨代曾在西塞山一带筑营垒设江防并用铁锁链横截长江以阻挡王浚的楼船。但王浚用木筏数十上载麻油火炬烧融了铁链直抵金陵城下迫使吴主孙皓举“降幡”投降。从历史上看当时的东吴非兵不多将不广城不固地不险。只因孙皓不修内政荒淫误国致使“上下离心莫为皓尽力”《三国志·孙皓》所以必然要导致“铁锁沉”“降幡出”的下场。这个历史教训是深刻的不能不令人感慨深思。“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两句是诗人触景生情对历史上的兴亡发出伤心的慨叹。眺望金陵的西塞山依然巍峨耸立其下的长江在寒秋中滚滚东流。可是当年在金陵的帝王都哪里去了呢“往事”二字包蕴深沉它指自东吴以后在金陵相继建都的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些政权的灭亡大都有相似的原因。但是人们总不接受历史的教训在循环往复地因袭着前人的失误而不自省。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具有政治家头脑的刘禹锡对这一点自然理解得很深所以他积极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集团奋起改革时弊力求挽救衰败的唐王朝。可是残酷的现实使自己的愿望不仅不能实现反而使自己与集团其他诸人都屡遭迫害与打击。所以这里的“几回伤往事”不仅有对前朝兴亡的感叹也有对自己一生遭遇的悲诉。一个“伤”字确谓痛矣“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是全诗的主旨。诗人对往事的“伤”是根于今世的忧伤往事是次忧今世是主。唐朝自“安史之乱”以后虽然表面上还维持着统一的局面但是几代皇帝都宠信宦官排挤忠臣。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如诗人认为这种情势若继续维持下去必然要加速衰败重蹈历史的覆辙。所以“今逢四海为家日”既是诗人欣喜唐王朝这个暂时还统一的局面又是警喻世人这个局面恐怕很快就要失去“故垒萧萧芦荻秋”大概将会成为唐王朝未来的真实写照。后人会和此时的诗人一样面对前朝的故垒遗迹在一片秋风芦荻的摇曳之中而伤心叹喟。如此在内容上则深化了诗的主题思想在感情上和前面的“人世几回伤往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西塞山怀古》一诗叙说的内容是历史上的真实状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实景抒发的感叹是诗人胸中的真情。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衬相长相生营造出一种含蕴半瞻的苍凉意境给人以沉郁顿挫之感。昏镜词并引刘禹锡镜之工列十镜于贾奁发奁而视其一皎如其九雾如。或曰“良苦之不侔甚矣。”工解颐谢曰“非不能尽良也盖贾之意唯售是念今来市者必历鉴周睐求与己宜。彼皎者不能隐芒杪之瑕非美容不合是用什一其数也。”予感之作《昏镜词》。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瑕疵自不见妍态随意生。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刘禹锡诗鉴赏永贞元年805初唐顺宗任用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进行政治革新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