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诗歌名篇赏析.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2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张籍诗歌名篇赏析.doc

张籍诗歌名篇赏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张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后移居和州(今安徽省和县)。贞元十四年进士,曾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官职。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张籍早年生活贫苦,后来官职也较低微。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代宗李豫、德宗李适统治时期,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拚命加重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张籍由于社会地位较低,有机会接触中下层社会生活,对实现有较深刻的认识。因此,他写了许多揭露社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歌。他的乐府诗,继承汉魏乐府的优良传统,勇于暴露现实,给予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以极其有力的推动。除乐府诗外,他的五言古诗也不乏感深意远之作;近体不事雕饰,轻快自然。猛虎行张籍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年年养子在空谷,雌雄上下不相逐。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张籍诗鉴赏张籍是中唐时期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所作诗歌,特别是他的乐府歌行,能够直面现实,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诸多方面都有较深刻的反映。如《野老歌》、《估客乐》、《筑城词》、《董逃行》、《征妇怨》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行,反映了人民深重的苦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是一首讽喻诗。诗的表面虽然是写老虎的凶猛,实际上,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人用的是隐喻手法,是借老虎来暗射那些骄横嚣张、残酷压榨人民的豪门贵族的。由于比喻贴切、生动,所讽刺的又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并且是人民所深刻感受到的生活痛苦,因此,读起来还是容易领会诗人的意图的。诗的一、二句“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这两句是说,山深林密,一片昏暗,老虎有所凭借,因而横行无忌,居然“白日绕村行”,异常凶恶。这是在暗射那些有恃无恐、骄横于世的豪门贵族。三、四两句接着进一步写老虎的凶残:“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猛虎当道,吃人害物,被害者连一口气也不敢喘出来,“麋鹿尽无声”一语,正反衬出了老虎的气焰嚣张。这也是暗喻豪门贵族当权,鱼肉人民,为所欲为,凶焰炽盛的情形。“麋鹿”,这里隐喻人民,“尽无声”三字,形象贴切地描写了他们在豪门贵族的残害下,忍气吞声的悲惨情景。“年年养子在空谷”四句,承上推进一层,说明老虎繁衍后代,长期残害人民,把虎祸的严重性作了更深入的揭露,同时也是对豪门贵族世世代代鱼肉人民的深刻写照。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转到“五陵年少”身上。“五陵年少”指的是游侠之士,这里诗人用来暗喻那些身负治安之责的朝廷武将。“五陵年少”都是善于骑射,武艺高强的人,可是他们也慑于虎威,不敢近前射虎,只是“空来下看行迹,可见猛虎的凶横,谁也奈何它们不得。这两句是一石双鸟的写法,一方面对豪门贵族的凶横作了进一步的揭露,另一方面又对朝廷武将的庸懦无能给予了尖锐的讽刺。这首诗句句写老虎,句句隐喻豪门贵族,密切相联,如影相随。从这首诗和诗人的其它乐府歌行里,可以看出诗人确是能够站在同情人民的立场上来反映民生疾苦的。全诗明白晓畅,比喻贴切,确如王安石所言:“看是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张司业》)。牧童词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张籍诗鉴赏这首民歌体的政治讽刺诗,纯以一个牧童的口吻来写。由于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所以把它远远地放入陂中。沿河的陂岸,泉甘草美,是个放牧的好去处;放到这儿来的牛可多着哩!牛自由自在的吃草,喝水,牧童心痒痒的,很想到山坡上和别的放牛娃去玩一会儿;可是讨厌的鸟儿,在天空盘旋。它们饿了,老是要飞到牛背上去啄虮虱。怎能将牛丢下不管呢?牛性是好斗的,特别是牧童放的这头小白牛更淘气,它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这鸣声该不会是寻找触角的对象的信号吧?真叫人担心,一刻也不能离开它。这时,牧童耳边忽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有人卷着芦叶在吹口哨。他知道是他的同伴放着牛在堤的另一边,于是他也学着样儿,卷着叶子吹起来,互相应和;一面临视着这正在吃草的牛儿,抖动几下手里的长鞭,并且向牛说了两句警告的话。这话里是有个典故的。原来,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