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资料】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病PPT.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20.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实用资料】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病PPT.ppt

【实用资料】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病PPT.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病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病马属动物圆线虫病是由圆线目、圆线科、和盅口科的许多种线虫寄生于马属动物大肠(以盲肠、结肠为主)内所引起的一类线虫病。第二节马副蛔虫病2﹪,感染强度最高可达10万条以上,是马属动物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琼脂扩散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诊断。厚涂片检查厚涂片干燥后置水中泡,再镜检微丝蚴。蜱内的虫体可经蜱的下一发育阶段传播,驽巴斯虫经卵传递。寄生于小肠,尤其是空肠,也可见于胃内。第十二节马梨形虫病虫体。主要表现为后躯和后肢运动失调,腰背不灵活,不能急转弯,不能后退,强行后退时呈犬坐姿势或倒地。伊氏锥虫寄生于动物的血液而引起的疾病。一病原虫卵检查刮取肛周污物涂片检查虫卵。(1)保持运动场及厩舍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堆积发酵杀死虫卵,定时消毒。马感染后多呈急性经过,体温升高40℃以上,初期结膜发炎,潮红、肿胀,后期苍白、黄染、出血。(一)病原形态叶状裸头绦虫12、大裸头绦虫:大裸头绦虫模式图3、侏儒副裸头绦虫:侏儒副裸头绦虫模式图(二)生活史(三)致病作用和症状(四)诊断与防治第二节马副蛔虫病马副蛔虫是寄生于马属动物体内最粗大的一种线虫。虫体近似圆柱形,两端较细,外形与猪蛔虫相似。雄虫长150~280mm,尾端向腹面弯曲。雌虫长180~370mm,尾部直,阴门开口于虫体前1/4部分的腹面。诊断、防治:参照猪蛔虫病。第三节马圆线虫病马属动物圆线虫病是由圆线目、圆线科、和盅口科的许多种线虫寄生于马属动物大肠(以盲肠、结肠为主)内所引起的一类线虫病。根据虫体大小分为大型圆线虫和小型圆线虫两大类。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马匹圆线虫感染率平均为87.2﹪,感染强度最高可达10万条以上,是马属动物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大型圆线虫属于圆线科、圆线属,虫体较大,粗硬,长为14~47mm,形如火柴杆状,呈红褐色或深灰色。主要有三种:(1)马圆形线虫特征是口囊基部背侧有1个大型、尖端分叉的背齿,腹侧有2个亚腹齿。(2)无齿圆形线虫特征是口囊内无齿,又称为无齿阿尔夫线虫。(3)普通圆形线虫特征是口囊底部有2个耳状的亚背侧齿。诊断、防治:参照牛、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第四节马胃蝇蛆病形态成蝇形似蜂俗称“螫驴蜂”。第三期幼虫粗大,长约13~20mm。有口前钩,虫体有11节构成,每节前缘有刺1~2列,刺的多少因种而异。虫体末端齐平,有1对后气门,气门腹侧有背腹直行的3条纵裂。生活史发育属完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年完成一个生活周期。治疗第五节伊氏锥虫病伊氏锥虫寄生于动物的血液而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马属动物、牛和骆驼,其他哺乳动物,如猪、犬、猫及某些野生动物和啮齿类动物亦可感染。1、病原体:伊氏锥虫,呈弯曲的柳叶状,前尖后钝圆,大小为18—30um×2—2.5um。虫体中部有一椭圆形的泡状核,后端有点状动基体和毛基体,由毛基体生出一根鞭毛,沿虫体边缘的波动膜向前延伸,并游离出体外。2、发育史:伊氏锥虫的发育史简单,只需一个宿主。虫体寄生于宿主的血浆和淋巴液内,以体表渗透吸收营养,并以纵二分裂方式进行大量繁殖。3、流行病学(1)感染来源:本病的感染来源为所有的病畜和各种带虫动物。(2)感染途径:①主要是由吸血昆虫在吸血时,将病畜体内的虫体传递给健康家畜。②用污染虫体的注射器或手术器械诊疗健畜时,也可造成感染。4、病状牛感染后多呈慢性经过,少数为急性发作。病牛体温升高40—41.6C,呈不规则间歇热型。可视粘膜先潮红,后苍白黄染,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多数病牛耐过急性期转为慢性。慢性病牛表现为精神萎顿,行走无力,日见消瘦,四肢下部、胸前、腹下浮肿,皮肤龟裂,甚至溃烂,流出少量淡黄色粘液,结痂、脱毛,严重时,耳尖、尾端、角及蹄匣坏死脱落。晚期后肢麻痹,卧地不起,衰竭死亡。母牛感染时,常见流产、死胎或泌乳量减少,甚至停乳。因胎盘感染时,常见流产,死胎或泌乳量减少,甚至停乳。因胎盘感染的犊牛可于出生后2—3周内发病死亡。马感染后多呈急性经过,体温升高40℃以上,初期结膜发炎,潮红、肿胀,后期苍白、黄染、出血。反复数次发热后,病状加重,高度贫血,精神沉郁,食欲减速退,逐渐消瘦,体表水肿,晚期后躯麻痹,倒地死亡。5、部检:见尸体消瘦,血液稀薄,凝固不良,皮下有黄色胶样浸润;淋巴结肿大;浆膜有小出血点。急性病例的脾肿大显著,髓质烂泥状。慢性病例脾较硬、色淡、包膜下有出血点;肝肿大、郁血,切面呈豆蔻样。骆驼和牛的第三、四胃及小肠粘膜有出血灶。6、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病状、剖检变化及血液寄生虫学检查确诊。血液寄生虫学检查可采耳尖静脉血作血液压滴标本或血液涂片染色镜检,发现虫体确诊。也可用动物接种、间接血凝试验。琼脂扩散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