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急性呼吸道感染-ppt课件.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6.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内科护理学急性呼吸道感染-ppt课件.ppt

内科护理学急性呼吸道感染-ppt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二节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张某、58岁、因“咳嗽、咽痛2天,加重伴发热3天”入院,入院时体温38.5℃。查体: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II°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遵医嘱给予抽取血培养,并给予吲哚美辛栓0.03g肛塞。建立静脉通路,给予补液抗炎治疗、雾化吸入等。4天后患者好转出院。请指出患者的诊断是什么?患者目前现存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如要求你针对刚入院患者做一个简短的健康宣教,您准备如何做?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一)概述(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五)治疗要点(六)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七)其他护理诊断(八)健康指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Acuteupp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为外鼻孔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为细菌,免疫低下者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应积极治疗。多发于冬春季节,主要通过患者喷嚏和含有病毒的飞沫传播,或者经污染的手或者用具接触传播。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短暂,病毒间无交叉免疫,故1年内可以重复发病。主要病原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20-30%由细菌引起,病原菌主要为口腔定植菌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诱因机体或者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淋雨、受凉过度疲劳、气候突变发病机制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致使原存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1.普通感冒2.以咽喉炎为主要表现的上呼吸道感染“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天痊愈。(1)急性病毒性咽炎(2)急性病毒性喉炎(3)急性疱疹性咽峡炎(4)急性咽结膜炎(5)急性咽-扁桃体炎类型少数患者可以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以咽炎为表现的急性上感,部分患者可以继发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少数患者可以并发病毒性心肌炎。1.血常规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者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并有核左移现象。2.病原学检查主要采用咽拭子做微生物检测。细菌培养可以判断细菌和药物敏感试验;病毒分离、病毒抗原的血清学检查等有利于判断病毒类型。呼吸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一般以对症为主,同时戒烟、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防治继发细菌感染。1.病因治疗普通感冒和单纯的病毒感染不必应用抗菌药物。2.对症治疗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疼者可解热止痛药;鼻塞可用1%麻黄素滴鼻。频繁喷嚏、流涕可给予抗过敏药;咽痛可用清咽滴丸含服或局部雾化治疗;对于干咳明显者可给予喷托维林镇咳药。3.中药治疗可选用清热解毒和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口服舒适受损:鼻塞、流涕、咽痛、头痛与病毒、细菌感染有关。1.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主要症状,尤其是体温、咽痛、咳嗽等的变化。2.环境与休息: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和空气流通,症状较轻者可以适当休息,病情较重者以卧床休息为主。3.饮食:选择清淡、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并保证足够的热量。发热病人可适当增加饮水量。舒适受损:鼻塞、流涕、咽痛、头痛与病毒、细菌感染有关4.口腔护理:进食后漱口或者按时给予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5.防止交叉感染:注意隔离病人,减少探视,避免交叉感染。指导病人咳嗽或打喷嚏时应避免对着他人,并用双层纸巾捂住口鼻。病人食用的餐具、痰盂等用品应按规定及时消毒。6.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宜指导病人在临睡前服用,并告知驾驶员和高空作业者应避免使用。(一)语言沟通障碍,与咽痛、声音嘶哑与急性病毒性喉炎有关(二)体温过高,与病毒、细菌感染有关。(三)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发热、出汗、饮水少有关。(四)知识缺乏,缺乏有关上感的保健知识。1.疾病预防指导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坚持规律且适当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凉及过度疲劳等感染诱发因素。在高发季节内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2.疾病知识指导指导病人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本病的传播。防止交叉感染。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饮水并遵医嘱用药。出现下列情况应及时就诊:经药物治疗后症状不缓解;出现耳鸣、耳痛、外耳道流脓等中耳炎症状;恢复期出现胸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