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0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地球的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pdf

《地球的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地球的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地球的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意义。自转和公转分别从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说明地球运动的规律,它们是地球运动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是地球科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并为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奠定了基础。而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地球运动(公转)的地理意义产生的基础,也是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承前启后的“桥梁”。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是地球运动的结果,也是四季和五带形成的原因,还对后面第二章大气环境中有关气候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运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点所在,因而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对于地球运动内容的理解,要涉及到数学及物理上的相关知识,而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而这部分小知识点又比较多,如晨昏线、方向判断、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等。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老师来说,地球的运动部分无疑都是高一乃至整个高中教学中的难点。很多学生只要一提到地球运动就头疼,总是觉得难,有些内容总是搞不清楚,就像永远过不去的坎,甚至一直要持续到高考结束。作为复习课,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这些知识融汇贯通,使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充分掌握并能达到熟练运用,则是我们教学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课标对该内容的教学要求:1、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二、学生分析高一8班是我们学校的重点班,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基础,再加上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应该问题不大。但因学生之间个体差异,对于地方时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等方面内容,虽有一定感性认识,但理性的认识很少。而且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语言具有专业性的特点,还涉及数学立体几何、物理圆周运动等知识,而学生这部分知识尚未学过,再加上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不强,所以仍有较大的学习难度。这部分知识偏重理科,逻辑性较强,而8班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善于动脑思考,积极性较高。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2、清晰表达昼夜交替、地方时差,能够准确进行时间的有关换算,正确判断晨昏线。3、陈述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我学习、小组合作,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决学生个性化的疑难点。2、通过教师引导,小组合作,强化并挺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敢于面对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念,分享成功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及其意义。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3、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教学难点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原因分析。五、教学策略和方法(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总体思路,及突破难点的策略和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动手、动口、动脑)以及小组合作,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再通过自我归纳、相互讨论,汲取集体智慧,发展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启发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达到强化提高的目的。六、教学准备(环境及资源)学案、教材、ppt课件,学习小组七、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新课导入(2)激发学习热情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明确目标梳理知识完成个性菜单(3)巡视,解决困难独立完成培养归纳总结能力重难点知识解决疑难(5)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小组合作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自我强化(3)融入学生出声背诵强化基础,为后面学习做铺垫互助强化(3)提出要求脱稿讲给搭档再一次强化强化知识概念辨析(4)例举易混淆概念小组合作深入强化小组展示(2)指导学生学习小组展示培养学生书写表达能力点评(2)倾听、及时点拨点评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能力提升厚积薄发(5)展示光照图小组合作培养知识迁移及运用能力指导学生学习小组展示(3)指导学生学习小组展示培养学生书写表达能力点评(3)倾听、及时点拨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