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教案.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08 大小:37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教案.doc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教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二年级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解读: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课标要求: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米、厘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建议: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统一长度单位,教材是从两种情况来说明的。教学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从一种情况来说明也可以的。如只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但不论那一种情况,都确实要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历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教学线段时,不应在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来教学,而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如果教师要补充线段的练习,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课时安排:约4课时问题探讨:这部分内容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首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实际中量度的必要性,然后再让学生自选实物作测量标准去量度同样长的铅笔,结果量的数量不一样。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知道物体的长度必须用长度单位去量。二年级第一单元第1--2课时厘米的认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2.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打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打开盒子观察并进行交流)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师: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生: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师: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测量后教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师: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3.实践活动。(1)处理“做一做”中的第1题。(2)处理“做一做”中的第2题。(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汇报测量结果。)(3)处理“做一做”中的第3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尺子。师:刚才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用什么去量比较方便呢?(尺子)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字、刻度线、cm),教师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