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氢氟酸安全使用技术说明书最新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最新文档,欢迎下载)氢氟酸安全技术说明书1化学品名称及企业标志1.1化学品中文名称:氢氟酸;1.2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fiuoricAcid。1.3危险性类别:腐蚀液体。1.4企业名称:XXX。1.5企业地址:XXX。1.6安全技术说明书编码:101。1.7生效日期:2021.12.15。2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氢氟酸。3危险性概述3.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3.2健康危害:对呼吸道粘膜及皮肤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急性中毒:吸入较高浓度氟化氢,可引起眼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或肺水肿,甚至发生反射性窒息。眼接触局部剧烈疼痛,重者角膜损伤,甚至发生穿孔。氢氟酸皮肤灼伤初期皮肤潮红、干燥。创面苍白,坏死,继而呈紫黑色或灰黑色。深部灼伤或处理不当时,可形成难以愈合的深溃疡,损及骨膜和骨质。本品灼伤疼痛剧烈。慢性影响: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或有鼻衄,嗅觉减退。可有牙齿酸蚀症。骨骼X线异常与工业性氟病少见。3.3危险信息:可腐蚀金属;引起严重眼睛损伤;怀疑可致遗传性缺陷;可能损害生育力或胎儿;一次接触致器官损害;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吸入致死。4预防措施4.1不要吸入本产品蒸汽。4.2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4.3戴呼吸防护装置,严防进入眼中、接触皮肤或衣服。4.4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作业后彻底清洗身体。4.5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4.6仅在容器中保存。5事故响应5.1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喷雾状水、蒸汽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露物。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5.2环境保护措施: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覆盖泄露物。大量泄漏要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砂土、惰性物质或蛭石吸收大量液体。用石灰(CaO)、碎石灰石(CaCO3)或碳酸氢钠(NaHCO3)中和。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用耐腐蚀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5.3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小量泄露时紧急隔离30米,白天疏散至200米以外,夜间疏散至600米以外。大量泄露时紧急隔离125米,白天疏散至1.1公里以外,夜间疏散至2.9公里以外,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6操作处置与储存6.1操作处置: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活性金属粉末、玻璃制品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6.2储存:安全储存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保持容器密封。储存技术措施: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禁配物:应与碱类、活性金属粉末、玻璃制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包装材料:聚合材料塑料桶,如聚乙烯吨桶、蓝圆桶、加仑瓶等。7急救措施7.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污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7.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7.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7.4食入:用水漱口,禁止催吐。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接触该化学品的主要症状和对健康的影响:灼伤初期皮肤潮红、干燥创面苍白,坏死,继而呈紫黑色或灰黑色。深部灼伤或处理不当时,可形成难以愈合的深溃疡,损及骨膜和骨质。本品灼伤疼痛剧烈。眼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角膜穿孔。接触其蒸气,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等。7.5对施救者的忠告:取防护措施以保护施救者自己。7.6医生的特别提示:务必让医务人员知道所涉及的物质,并采取防护措施以保护他们自己。保持观察患者,需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休克、呼吸困难、痉挛等延迟症状的发生。及时的医疗护理和特殊的治疗。8消防措施采用二氧化碳、干粉、雾状水等灭火剂进行灭火。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器。特别危险性:本品不燃,但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而引起爆炸。遇H发泡剂立即燃烧。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