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 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岳麓版.doc
上传人:石头****海海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广东省东莞市 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岳麓版.doc

广东省东莞市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岳麓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6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每道题有且只需一个正确答案。1、《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着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逝,平民逐渐获得姓氏。以下各项与“平民得姓”关系最直接的是A.郡县制度的发展B.小农经济产生C.儒家思想的发展D.宗法制度的影响2、毛泽东非常欣赏秦始皇,曾称赞他“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感叹“不见始皇帝,天地一苍茫”。以下秦始皇采取的措施中,最能表现其“薄古”思想的是A.北击匈奴,发出河套地区B.开凿灵渠,分歧岭南地区C.用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推许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3、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本人封拜官职,因心怯,他将安装诏敕的封袋,不敢以正常的款式封发,而改用斜封,上面的文字亦不敢用朱笔,改用墨笔。当时称“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必然的约束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唐代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4、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A.表明皇权独裁的继续强化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C.和谐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5、以下措施中,对地方割据起到限制作用的是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②唐代设置节度使③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④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6、关于明清封建独裁集权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曾不利于保护国家分歧,发展经济②钳制社会思想,影响社会发展③遏制了本钱主义萌芽的成长④妨碍、压制了社会变革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7、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构成这类景象的缘由是①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②注重农业的观念③“安土重迁”的思想④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景象反映出当时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B.土地一切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C.佃农有较大的消费自主权D.租佃制按捺了佃农的消费积极性9、在我国“四大名锦”中,蜀锦历史最悠久,古人描述蜀锦是“其价如金”。但蜀锦制造的某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就已失传。这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失传,最有可能的是A.利润小,学习这些工艺的人少B.原材料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C.工艺难度大,学艺周期长D.官营手工业的弊病构成10、《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其中有“东市买逡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以下各项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是A.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曾经广泛存在于城乡B.“市”的商品次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C.商品品种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当时的商业遭到政府的严峻控制11、关于古代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叙说不正确的是A.都是封建统治者为保护和加强统治实行的经济政策;B.在中国古代不断起着妨碍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利于社会的进步C.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D.都导致了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渐衰落12、秦分歧后确立了封建独裁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利关系一步步的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利的轴心上,从而使君主独裁成为理想。以下关于这一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易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B.易导致惟上是从和因循保守之风C.可以消弭封建割据保护国家分歧D.易于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活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4分,14题28分,满分52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3、(24分)浏览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成绩。材料1: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集团。周公制造之本意真实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2: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