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11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
上传人:醉香****mm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11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

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11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11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新科学家》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称,在距地球一百五十亿光年处的区域,发现了一座横跨三十亿光年的字宙墙,将我们所在的宇宙与外面的世界分割开来。这一观点如果被证实,我们已有的哲学宇宙观可能要被改写,甚至要重建哲学体系。这从一个角度说明()①具体科学的新发现能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具体科学的发展能丰富哲学的内容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④哲学是科学发展的源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哲学不是宗教,但它也能给人以信仰;哲学不是艺术,但它也能给人以美感;哲学不是科学,但它也能给人以真理;哲学不是伦理,但它也能教人以向善。哲学就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由此可见()①哲学是研究信仰、美感、伦理等具体科学②哲学具有帮助人们追求真善美的教化功能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哲学的理论思维依赖于思维的历史和成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3.下列成语或观点涉及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讨论的是()①“唇亡齿寒”与“一叶障目”②“闭门造车”与“掩耳盗铃”③“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与“境由意造,物由心生”④“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与“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①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弗朗西斯培根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③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朱熹④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A.①→②→③B.②→①→③C.④→①→③D.④→①→②5.杜威说:“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下列选项中,与此观点蕴含相似哲理的是:()①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神②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④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6.为帮助人们早日摆脱新冠病毒带来的威胁,各国纷纷加快疫苗研发工作。2020年6月16日,国药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I/II期临床试验揭盲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后安全性好,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疫苗组接种者均产生高滴度抗体。下一步,将展开Ⅲ期临床试验,在更大范围的人群中评估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以确定疫苗的剂量和免疫程序。这表明①形成有关疫苗的真理性认识是疫苗研发工作的根本目的②预防和控制新冠病毒的迫切需要推动了疫苗的研发进程③能否掌握和创新人体免疫调节规律是疫苗研发的关键点④免疫方法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并且得以验证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习近平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于尊重规律。这说明:①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②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③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④按规律办事就不能改变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该图是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会标,会标的设计理念来源于中国的剪纸艺术和印章文化,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大会主题相呼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受好评。这表明:①优秀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②主体的知识和审美观对艺术创作有深刻影响③艺术作品表达的是创作主体的理想与情感,不具有客观内容④审美标准具有客现性,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因时代变化而改变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写到:“美与不美,全在看的人的眼睛”。就像在不同的情人的眼里,会看到不同的西施。这一现象体现的哲理有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