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doc

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摘要:中国的独生子女是一群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群体,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受到社会界广泛关注,对教育界来说也是长久以来的研究对象。从当前中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现状开始,分析当前独生子女的一些心理特点,以及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关键词:独生子女;心理特点;教育对策生活环境和地位我国从1979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由此诞生了独生子女大军,独生子女由于的特殊性,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必然有其独特性,而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主题。他们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家庭、学校,也联系着整个社会,是应该受到关注的。一、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一)任性。主要表现为事事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意识严重,虚荣心强,一旦有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就会孤断行事,甚至离家出走,走向歧途绝路。(二)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自控能力差,缺乏自理能力。表现为:凡事靠父母,不知道自己独立从事,好逸恶劳,生活能力差,于是畏惧不前,张惶失措,意志力薄弱,经不起困难和挫折,他们独立生活能力较低,解决不了问题。因此,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三)虚荣攀比心强。具体表现为:爱慕虚荣,自尊心过强,凡事爱争强好胜,怕失“面子”,讲吃、喝、穿、花,如不能满足其虚荣心,便会伤自尊心或撒谎进行欺骗。(四)孤寂冷漠,不合群,自卑心强。表现在;性情孤僻,情绪消沉低落,郁郁寡欢,或粗暴,冷淡,烦躁,心理压力过重,有些不求上进,破罐子破摔。二、产生的原因(一)家庭方面1.教育方法不恰当溺爱型这种家庭中独生子女处于家庭生活中的中心地位,处处得到优待娇宠。父母往往对孩子宠爱有加,久而久之他们形成了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心理、为所欲为、缺乏爱心、稍有不如意、就哭闹、发脾气、丝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和同伴相处,总是把自己放在中心位置,只求别人为自己服务,而不知为别人着想对父母既不体谅,也不尊重。粗暴型棍棒下面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似乎已成为:放之四海而皆知的真理,也是粗暴型家庭的一条重要准则,准则支配下,家长对子女简单粗暴,用体罚心理实施暴力专制对孩子,严厉过分。他们信奉棍棒教育,认为不打不成材,不给孩子讲道理,动不动就打骂,任意侮辱孩子的人格。在传统的“棍棒教育”方式影响下,一些孩子有自尊心受到伤害,导致自卑的心理,怯懦无能,不求上进,破罐子破摔。一些孩子对家庭产生敌意,形成憎恨心理,甚至采取粗暴专横的方式起来反抗。而另一些孩子外表服从,背后照样,家长在时一个样,家长不在时又一个样,采取撒谎欺骗手段哄骗人。放任型这种类型的家庭,父母或是缺乏管理孩子的条件、或是信奉自然的教育观,错误地认为管教是对孩子天性的残酷扭曲,是拔苗助长。这种教育观虽然有利于儿童天性不受压抑而自然的发展,但是由于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和判断能力还不成熟,如失去正确的引导,放任自流,各种淫秽语言和不良的行为就会潜移默化,进而污染其纯洁的心灵,家长若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和纠正,时间长了将会积重难返,形成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的不良习惯。2.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期望过高适当的期望会成为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如果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都不能达到期望的最佳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处理好期望与独生子女身心特点的关系,人们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或愿望。但是,如果目标定得高不可攀,伸手而不可及,或是目标太低,实现起来太过容易,都不会使人产生兴奋和内部动力。但是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是多年来太普遍的现象。独生子女们的家长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希望子女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培养孩子成为众人眼中优秀的人,是所有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现代社会处处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知识是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的砝码。为了帮助自己唯一的孩子获得更多的砝码,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独生子女家长们最关心的事,于是投资教育是每个家庭的必要支出,如今也成为了家庭开销的重要支出,即使能力不及,也要让孩子享受到最好的教育,教育力量投入越来越大,也成为每个家庭主要负担。(二)学校方面学校是教育和培养人的重要场所,学校中的各项教育管理措施,包括课程的设置,教材的使用,教学的组织,教师的教育和管理,以及奖、罚和校风的建设等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1.我国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不够完整,还不能够彻底解决老年人后顾之忧—“老有所养”,再加上封建多子多福思想的影响较为严重,尤其是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使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地位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2.社会制度的影响,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实施,使越来越多的家庭中的孩子成为了“独苗”,使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地位不是降低了而是陡然提高了,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双亲对子女的关爱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