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常数学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0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化学平衡常数学案.doc

化学平衡常数学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三课时)【学习目标】化学平衡常数K的意义、表达式,化学平衡常数K的应用【学习过程】学生活动归纳总结每课一题2NO2(g)EQN2O4(g)△H=-56.9KJ/mol(1)如果把盛有以上气体的密封容器放入热水中,平衡如何移动?(2)如果该容器体积可变,现在给容器加压,平衡如何移动?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复习勒夏特列原理,用速率的观点解释平衡移动原因一、化学平衡常数意义及表达式【图表分析1】已知反应H2(g)+I2(g)EQ2HI(g)△H<0,在457.6oC时,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的有关数据如课本P29表格。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与反应时的起始浓度有无关系?2.常数K与正向建立还是逆向建立平衡有无关系?3.与反应体系的压强有没有关系?为什么?4.与反应所处的温度有没有关系?当温度升高,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5.与是否使用催化剂有没有关系?为什么?对于反应:mA(g)+nB(g)EQpC(g)+qD(g),K=问题:1.K值的大小说明了什么?K值与反应物的转化率有什么关系?怎么分析出来的?练习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1)CaCO3(s)CaO(s)+CO2(g)K=(2)3Fe(s)+4H2O(g)Fe3O4(s)+4H2(g)K=(3)Cr2O72-(aq)+H2O(l)2CrO42-(aq)+2H+(aq)K=练习2.某温度下,N2+3H2EQ2NH3K1=2NH3EQN2+3H2K2=1/2N2+3/2H2EQNH3K3=观察以上表达式,弄清K1、K2、K3之间的关系,并回答以下问题:=1\*GB3①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无关系?=2\*GB3②在同一条件下,正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有何关系?巩固练习:1.已知450℃时,反应H2(g)+I2(g)EQ2HI(g)的k=50,由此推测在450℃时,反应2HI(g)EQH2(g)+I2(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A.50B.0.02C.100D.无法确定2.1.(2000天津高考)在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A(g)+nB(g)EQpC(g)+qD(g)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B.K越小,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C.K随反应物浓度改变而改变.D.K随温度改变而改变H2(g)+I2(g)EQ2HI(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有关设计意图:通过数据来说明,并利用浓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推理压强对常数的影响。结论: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反应物转化率。结论2:注意事项:对于固体或纯液体参加的反应,其浓度是固定值,不列入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中。二、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练习1.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t℃70080083010001200K0.60.91.01.72.6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2)该反应为反应(选填吸热、放热)。(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多选扣分)。(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c)υ(H2)=υ(H2O)(d)c(CO2)=c(CO)(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练习2.298K时,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N2、O2,发生反应N2(g)+O2(g)EQ2NO(g)达到平衡。①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②若298K时,K=1×10-30,测得平衡时N2与O2的浓度均为1mol/L,试求NO的平衡浓度;(列出计算式)③保持温度不变,测得反应进行的某一时刻,N2、O2、NO浓度分别为10mol/L、10mol/L、1×10-5mol/L,此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若要达到平衡,反应应向方向进行,为什么?通过自学,将课本29页、30页的例1和例2完成,并总结各物质平衡浓度与起始浓度和转化浓度之间的等量关系式,并完成以下题目:练习3.(仿照例题,写出计算步骤)结合左边的巩固练习,总结K值有哪些应用设计意图:通过综合运用速率与平衡的知识,在其中渗透了化学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