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主备人:周爱萍一、教材简析:本组教材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凡是精炼、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二、教学目标1、会写本单元的生字、生词。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三、重、难点1、熟悉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义。2、通过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指导学生积累精妙语言。3、本组教学要和本次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的完美。四、课时安排《杨氏之子》1课时《晏子使楚》2课时《半截蜡烛》2课时《打电话》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三3课时回顾·拓展三2课时实验小学语文学科电子备课表(周次):主讲老师:邵红英教学内容(课题)10.杨氏之子主备老师周爱萍第(1)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六个生子,以及新词;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重点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难点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及思路修改一、课前背诵《竹石》《赠花卿》,带领学生走进古文二、导入新课你知道哪些古代聪明的儿童?(引导学生走进聪明机智的儿童)。今天我们来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再认识一个聪明机智的儿童——《杨氏之子》(杨修)学生理解课题《杨氏之子》,之是什么意思?三、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找同学介绍《世说新语》,教师全面介绍,引导学生课下借阅2、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3、检查字词,指名朗读课文4、分男女读课文,齐读课文5、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6、学生汇报,教师点拨(二)理解语句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甚”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为什么把这句话放在第一句?有什么作用?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呼”是什么意思?再句中应该怎样读出感情?这句话的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3、为设果,果有杨梅。“设”应该怎么解释?谁为谁设果?可以看出孩子是个怎样的孩子?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以”“示”“曰”“君”各是什么意思?从而可以看出孔君平是怎样的一个人?应该怎么读出来?5、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应声”“未”“闻”“夫子”应该怎么解释?从应声可以体会到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根据练习2回答。这样回答有什么好处?你会怎么回答?(三)感情朗读,试着背诵四、总结拓展1、你在这节课中收获到了什么?2、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回答?(教师举例)简介古文特点本文记叙了一个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让我们从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第一句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特点,为下文孩子机智应答埋下伏笔,有总起全文的作用。板书设计10、杨氏之子交代梁国杨氏子聪慧杨氏之子此是君家果思维敏捷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机智幽默课后反思注重培养在古文的阅读中读出语感来,古文要读好,首先要理解意思,这是孩子通过自读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达到的,在此基础上,学习适时停顿朗读,加强感情朗读,教师多做指导,多次示范朗读,学生练读,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问题迎刃而解,学生兴趣盎然。实验小学语文学科电子备课表(周次):主讲老师:邵红英教学内容(课题)11、晏子使楚主备老师周爱萍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3、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4、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重点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难点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教学准备电教媒体教学过程及思路修改第一课时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2、介绍宴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3、说说课题的意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