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练)201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4《热化学反应和热化学方程式》.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讲解练)201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4《热化学反应和热化学方程式》.doc

(讲解练)201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4《热化学反应和热化学方程式》.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题四热化学反应和热化学方程式【主干知识整合】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①吸热反应: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如C+CO22CO为吸热反应。②放热反应:化学上把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如2H2+O22H2O为放热反应。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有关。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放出热量;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吸收热量。3、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①反应热:在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反应热用△H表示。单位:kJ·mol–1②燃烧热: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能量,叫该物质的燃烧热。如:101kPa时l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5kJ·mol–1的热量,这就是H2的燃烧热。H2(g)+12O2(g)=H2O(l);△H=–285.5kJ·mol–1③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H+(aq)+OH–(aq)=H2O(1);△H=–57.3kJ·mol–1(强酸和强碱的中和热)二、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2、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1).△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并用“;”隔开。若为放热反应,△H为“-”;若为吸热反应,△H为“+”。△H的单位一般为kJ/mol。(2).注意反应热△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H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H是在25℃.101325Pa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3).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4).注意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H不同。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5).注意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由于△H与反应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H也要加倍。(6)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加或相减,可得到新的热化学方程式。【典例精析】1.(08海南卷)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akJ·mol—1、P—ObkJ·mol—1、P=OckJ·mol—1、O=OdkJ·mol—1。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其中正确的是()A.(6a+5d-4c-12b)kJ·mol—1B(4c+12b-6a-5d)kJ·mol—1C.(4c+12b-4a-5d)kJ·mol—1D.(4a+5d-4c-12b)kJ·mol—1【解析】由图可以看出:P4中有6mol的P-P,5mol的O2中含有5molO=O,1mol的P4O10中含有4mol的P=O,12mol的P-O,所以△H=(6a+5d-4c-12b)kJ·mol-1。2.将V1mL1.0mol·L-1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mol/L·L-1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解析】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B对,中和反应有水生成,但有水生成的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H2+CuOH2O+Cu是吸热反应,D错,从表中分析当加入HCl溶液5mL、NaOH溶液45mL反应后温度为22℃,故实验时环境温度小于22℃,A错,加入HCl溶液30mL反应放热最多,应是酸碱正好中和,故C(NaOH)=1.0mol/L·30mL/20mL=1.5mol/L,C错。【答案】B3.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期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元素的非金属性为(原子的得电子能力):QW(填“强于”或“弱于”)。(3)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