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地理《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1.3地球的公转⼀、教学⽬标:(⼀)认知与技能1、掌握地球公转运动的轨道、⽅向和周期,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的地理意义。2、通过观察讨论知道地轴倾斜的⽅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3、了解地球上的五带的划分及依据。(⼆)过程与⽅法初步学会运⽤地球公转轨道演⽰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初步了解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通过学习使学⽣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对学⽣进⾏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初步树⽴正确的科学宇宙观。⼆、教学流程三、教学过程(⼀)复习地球的⾃转并引⼊新课内容:1、地球⾃转的基本知识复习。2、《两⼩⼉辩⽇》引⼊新课(⼆)新课内容:1、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教师演⽰《地球公转运动》的多媒体课件,指导学⽣观察地球运动⽅向和状态。组织学⽣观察分析:(1)、地球公转的⽅向:⾃西向东绕太阳转。公转⽅向和⾃转⽅向相同。同样⾃西向东运转,有哪些不同呢?⾃转——以地轴为中⼼,公转——以太阳为中⼼,⾃转、公转同时进⾏。(2)、地球公转的周期:⼀年(即365天5⼩时48分46秒)。[历法上规定平年为365天,多余的1/4天,即四年则多⼀天,就安排⼀个闰年为366天。闰年的2⽉是29天,平年的2⽉是28天。](3)、地球公转的轨道平⾯与地轴是保持约66.5度的夹⾓。[看书P10夹⾓⽰意图,知道⾚道平⾯与公转轨道⾯的夹⾓为23.5度]公转时,倾斜⾓度始终不变,倾斜⽅向保持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总是歪着⾝⼦进⾏公转)活动:学⽣分组演⽰地球的公转运动。正因为地球总是歪着⾝⼦公转,所以产⽣了⼀系列⾃然现象,⽐如说⼀年的四季变化(正午太阳⾼度的变化)。2、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由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成66.5倾斜⾓,公转时,倾斜⾓度始终不变,倾斜⽅向保持不变,因此在⼀年中,太阳光直射光线就会照射在不同纬线上,也就是太阳直射点发⽣变化,这样,就会引起全球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度⾓的变化,因⽽形成四季。教师演⽰《地球公转运动》的多媒体课件,指导学⽣观察地球在绕太阳运动的同时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上移动的范围。引出:⼀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北纬23.5度和南纬23.5度之间来回移动。引出南北回归线的概念。3、四季的形成:(1)、教师边演⽰边讲解“地球公转运动”的多媒体课件的四个节⽓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两极产⽣极昼极夜的⾃然现象的状况。通过提问讨论及练习填表巩固。问题:a、春分、夏⾄、秋分、冬⾄时,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b、太阳直射点是如何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的?c、太阳直射点的最北界限是哪条纬线?那么最南呢?⼀年中太阳直射⼀次的纬线是哪两条?那么直射两次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讨论上述要求,并完成下表的填写⼩结并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度之间有规律的移动,所以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北纬23.5度叫北回归线,南纬23.5度叫南回归线,它们是太阳直射点能够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的界限,⼀年得到⼀次直射,⽽它们之间的地区⼀年可以得到两次直射,得到太阳直射,地⾯获热就多。(2)、教师讲解的同时,演⽰“太阳射点的移动”、“太阳的公转”多媒体课件,组织学⽣讨论,并根据要求观察讨论完成填表。问题:a、春分、夏⾄、秋分、冬⾄⽇时,南北半球昼夜的变化状况。b、春分、冬⾄⽇时,极昼(只有⽩昼)、极夜(只有⿊夜)现象出现的地区。请同学们认真讨论上述要求,并完成下表的填写⼩结并说明:⾚道地区终年昼夜平分,春分、秋分⽇全球昼夜平分。此外,夏⾄⽇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昼;冬⾄⽇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夜。南北纬66.5度是出现极昼极夜的界限,所以称为极圈。北纬66.5度纬线称为北极圈。南纬66.5度纬线称为南极圈。(3)、教师说明:3⽉21⽇前后,太阳直射⾚道附近,全球昼夜相当,南北半球获热相当,这时为北半球的春季;6⽉22⽇前后投资样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昼长夜短,获得热量多,这时正是北半球的夏季,9⽉23⽇前后,太阳有直射⾚道附近,全球昼夜平分,南北半球获得热量相当,此时是北半球的秋季;12⽉22⽇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昼短夜长,获得热量少,因此这是正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情况与北半球相反,故季节正好相反。当太阳直射点⼜回到⾚道时,地球就已绕太阳公转了⼀周,地球就是这样不停的公转,四季变化循环往复。4、五带的划分:教师演⽰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