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学期北师大版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57 大小:3.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秋季学期北师大版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

秋季学期北师大版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目录第一单元圆………………………………………………………………15课时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11课时第三单元观察物体……………………………………………………4课时第四单元百分数………………………………………………………9课时整理与复习………………………………………………………………2课时第五单元数据处理………………………………………………………5课时第六单元比的认识………………………………………………………4课时数学好玩…………………………………………………………………2课时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4课时总复习………………………………………………………………………4课时第一单元圆单元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拼摆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5.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6.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单元重点: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知道是轴对称图形,会用工具画圆。2.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3.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单元难点: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知道是轴对称图形,会用工具画圆。2.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3.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低年级教学中虽然也出现过圆,但只是直观认识。在这个单元中,教材安排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三个具体的内容,这三个内容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统计图打好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圆的基本概念,尤其是圆周率的意义,是学生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这部分知识的关键。学生在学习时,对圆的基本特征,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和操作,比较容易理解。但对圆周率的意义往往不能很好地从特殊推至一般,所以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另外,像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自主探索推导出计算公式,对于学生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一定要重视操作体验。学生将在这个单元中,结合动手操作、比较、测量等多种数学活动,深入的理解、掌握圆的特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单元课时:14课时课时安排:内容课时数圆的认识(一)5圆的认识(二)欣赏与设计圆的周长3圆周率的历史圆的面积(一)3圆的面积(二)练习一3第一课时圆的认识(一)教学内容:北师大六年级上P2-3教学目标:给合生活实际,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体会圆的结构特征。2.在画圆的过程中,理解“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以及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教学难点: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教学准备:展台、圆规教学过程:一、观察思考1.(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在干什么?你对他们这种玩法有什么想法吗?(从公平性上考虑)得到:大家站成一条直线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不一样导致不公平。(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如果大家是这样站的,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也不一样导致也不公平。为了使游戏公平,你们能不能帮他们设计出一个公平的方案?(学生思考)学生想到圆后,出示第三幅图,提问: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