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学生在PISA2009阅读评价的结果.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5.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香港学生在PISA2009阅读评价的结果.ppt

香港学生在PISA2009阅读评价的结果.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閱讀的文本文本的格式連續文本(continuoustexts)非連續文本(non-continuoustexts)混合文本(mixedtexts)多元文本(multipletexts)連續文本的示例非連續文本的示例混合文本的示例多元文本的示例閱讀的過程(Aspect)(1)進入及檢索(accessandretrieve):檢索信息(retrieveinformation)(2)理解文本(integrateandinterpret)形成概要理解(Formaboardunderstanding)闡釋文本(developaninterpretation)(3)反思及評價(reflectandevaluate)反思及評價內容(contentoftext)反思及評價形式(formoftext)檢索信息的題目示例檢索信息的題目示例理解的題目示例理解的題目示例評價及反思的題目示例評價及反思的題目示例注意:PISA評估的不只是語文科的閱讀能力,而是涉及所有學科以至課堂以外日常生活所需的閱讀能力。學生在PISA的閱讀表現,可反映出他們是否具備從閱讀中學習,以至日後投身社會應付日常生活需要和終身學習的能力。香港學生在PISA閱讀評估的表現香港學生在高等級的比例較OECD為高,在低等級的比例較OECD為低,但第六等學生人數的比例與OECD沒有顯著差異。在首10名國家/地區之中,香港在第五、六等級學生的比例少於上海、新加坡和日本。香港女生在歷屆PISA的閱讀成績均高於男生。在大部分組別女生閱讀成績均比男生為高。成績愈低的組別,差異愈大,成績最高的95百分值學生男女生沒有顯著的差異。女生在所有閱讀過程均比男生表現較好,相對而言,在檢索信息和理解文本的層次,性別差異較小,在反思和評價的層次,性別差異較大。女生在所有文本類型的表現都比男生好,在連續文本的性別差異較非連續文本為大。香港學生在PISA2009連續文本的得分為538,國際排名第2位,僅次於上海。非連續文本的得分為522,國際排名第7位。香港學生閱讀多元文本的表現最好,最弱是混合文本。香港學生在PISA學生問卷的結果學生的學習策略學生問卷題目示例學生問卷題目示例學生的學習策略PISA的結果對閱讀教學的啟示香港學生在PISA成績的進步與課程改革強調「學會學習」和「從閱讀中學習」有正面關係香港學生在PISA理解文本層次的進步,以及反思評價層次的優勢反映近年中國語文科強調不同層次閱讀能力的教學方向正確綜合卷引入功能性閱讀的新概念:生活化的考題;多元文本;重視對閱讀資料的應用能力擴闊中文科閱讀教學的觀念,跟PISA著重閱讀的實用功能和文本的類型吻合中文科傳統閱讀材料課文、圖書PISA的閱讀文本分類反映現實生活的需要閱讀應涉及:語文科+其他學科課內+課外文學+非文學類的閱讀材料印刷版+電子版的閱讀材料男生尤其需要先從非文學類書籍、生活化教材和課後的網上閱讀活動入手培養閱讀興趣。建議:中文科將策略教學有機地融入讀文教學之中配合單元重點和課文的文體教授相關的閱讀策略,讓學生更有意識運用策略建議:一般學科:配合本科閱讀材料的性質和內容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圖書館:在圖書館課指導學生閱讀圖書的策略(書唔兇網頁)。由學校統籌跨學科的閱讀策略訓練節省教學時間+增加學生練習運用策略的機會學生在語文科先「學會閱讀」,繼而應用在各科,提高「從閱讀中學習」的成效。建議:*所有學科均可配合。教導學生認識多種閱讀策略,讓學生懂得因應不同的材料和目的選擇有效的策略。在每個單元/課題與學生建立訂定學習目標和定時檢討的習慣。教授學生簡單的解難方法,減少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建議:課業性質:課內的活動、課外的習作或評估,均可多設計具思考性、應用性和開放性的課業。增加學生自己理解、分析或搜集不同類型閱讀材料的機會。從實踐中促進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和策略的能力。建議:教學取向:增加學生在課堂的互動,採用多元化的閱讀活動,例如小組討論、閱讀分享、人生交叉點、四個角落、拼圖法、論壇、角色扮演、辯論比賽等。提升高層次的閱讀和思維能力培養閱讀興趣中國語文教育組因應PISA上述發現所提供的支援教師專業發展活動教師專業發展活動(2014-2015)「種籽」計畫修訂基礎教育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