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最新整理.docx
上传人:鸿朗****ka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最新整理.docx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_10.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实用】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篇1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所学的整数乘法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并,使学生对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应注意的问题系统化,加强知识间的地联系。教学过程:谈话:本单元,我们除了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还学过哪些知识?回想一下。生可能会说:生1:我们学了积的变化规律。师:两个因数相乘,因数变化会引起积怎样的变化规律?试举例说明。生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变化规律。生做课本P50综合练习5。订正时,生说明自己的想法及规律。生2:我们学习了三步混合运算。师:老师补充几道混合运算题,你能说明它们的运算顺序吗?出示题目:50-(820+108)÷29623÷89×(407-168)872+(25+135)×2636×72+36×128生说说每题运算顺序。(要求学生能准确地说出计算顺序)师:大家能正确计算吗?试试看。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师:同学们能按正确顺序计算混合运算,能用这部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吗?生做课本综合练习10、11。注意:让生说说自己计算步骤及每步算的是什么,以进一步理清思路。二、拓展延伸,升华提高三、课堂谈话:通过学习,你觉得你有什么要注意问题想与同学交流、分享?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篇2教学内容:教材的“想想做做”第5~10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资料:小黑板、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二、组织练习。1、“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口算,交流答案。指名几人说说口算的方法。2、“想想做做”第6题第1、2两列。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成两组,在自己本子上练习。集体订正。强调计算的方法和注意点。3、“想想做做”第7题。(1)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2)要求什么?应该知道什么?(3)学生先自练,再指名交流。4、“想想做做”第8题。读题,理解题意。这题要求什么?已经知道了什么条件?应该怎么求?(注意:这题的数据相当的多,学生在理解题意上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做适当的引导。)5“想想做做”第9题。学生自己读题,独立完成。交流方法。①5300-115×45=5300-5175=125(个)答:她45分不能把这份稿件打完。②5300÷45=117(个)……35(个)答:她45分不能把这份稿件打完。6、教学思考题。(1)学生尝试填数。(2)针对学生出现困难的地方作出指导。(3)交流结果,当然答案不一定都是唯一的。三、课后延伸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的第3列,和“想想做做”第10题。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篇3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算理与方法。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在相互比较中,自主掌握优化的方法。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引入1、师生谈话:老师准备买一些新书,在购书的过程中也隐含着很多的数学问题。2、引出新知:(课件出示:一本书23元)师: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生提问。老师如果买2本书要多少钱?买10本书呢?算式怎么列?会计算吗?这些算式同学们以前学过,是”旧”知识了.(板书旧)3、师提问题:如果要买12本这样的书,要多少元呢?(列式:23×12)这是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板书课题)环节二:算法探究1、估算:估一估,23×12大约是多少?比如A:23估成20,12估成10,20×10=200。B:23估成20,20×12=240。C:12估成10,23×10=230。……过渡:到底等于几?以前学过吗?这是个”新”问题(板书新),该怎么办啊?能不能把新问题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呢?2、自主探索: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计算23×1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部分学困生。3、小组交流(学生组内交流)4、全班汇报:预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当中的几类方法:(1)23+23+…+23=276(12个23相加)(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