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结合上好几节物理.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数理结合上好几节物理.doc

数理结合上好几节物理.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理结合,上好几节“物理预备课”兴平市初级中学赵文慧多年带初中物理,教学中常常遭遇这样的尴尬:由于学生数学知识的欠缺或者不熟练,导致学习物理难度加大或知识掌握缓慢。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寻找物理规律、几何作图,解方程,函数图像,数字运算等方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两年来,我便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时地穿插“预备课”,以解决本阶段存在的数学问题,扫清学习上的障碍,收效甚佳。而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这一物理学习工具的重要性,并能很好的利用这一工具解决很多的新问题。下面将我所上的几节十分成功的“预备课”主要内容摘录出来。供同行们参考。一、“寻找规律、几何作图”之预备课。本科宜放在“简单机械”单元讲授之前,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寻找规律。为在实验数据基础上寻找物理规律做好准备(本课主要目的是寻找杠杆的平衡条件),而几何作图主要通过复习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做杠杆的动力臂、阻力臂做好准备。本课主要素材:1.表格一:寻找AB间存在的规律A246B0.10.20.3(1)指出方法:一看大致变化趋势,二看变量间的关系。(2)引导学生分析总结:B随A的增大而增大;A增大几倍,B也增大几倍;A/B=10(常数)。综合成B与A成正比。本表格可以为以后欧姆定律的学习打基础,在本课则为了由简及难的教学步骤及介绍常规的寻找两量关系方法而设计。表格二作用同此。2.表格二:寻找规律C20156D0.30.41方法与上大同小异.结论:C与D成反比3.表格三:寻找a、b、c、d之间存在的规律次数abcd1422421.523132214指出方法:多个量之间寻找规律则用“加减乘除”甚至括号等运算将各量结合起来凑成一式,使每次各量均满足。要仔细观察,多次尝试才能得到.结论:ab=cd4.几何作图:要求做出点O到直线AB和CD的距离(1).指出方法:分别过点O向AB和CD做垂线,找到垂足,则点O到垂足的距离即所求的距离。(2).学生动手做。注意:在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单元之前,宜穿插做“等角、做角平分线、作垂直平分线、做对称点”的预备课二.“函数知识”预备课本课宜放在“欧姆定律”的习题课之前,主要为图解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做好准备。1.复习或介绍正比例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做法。例:(1)在同一坐标系上分别作出y=5x和y=10x的图象。(2)作出y=6/x(x>0)的图象。做法:建立坐标系---赋值标点---描点成线。2.理解两个函数图像得到的信息。如:正比例函数是过原点的直线,且y随x增大而增大,y=5x和y=10x倾斜程度不同;反比例函数图像则是曲线,且y随x增大而减小。上好了本节预备课,学生遇到做图像问题(如U-I图象、I-U图象、I-R图象),或给出图像说明得到信息的类型题则会迎刃而解。注意:对待机械运动单元中的s-t图象、v-t图象;密度单元中的m-V图象;热现象中的温度T随时间t变化图象等问题均可以仿效此法。三.“科学计数法参与运算”之预备课。本课宜放在密度及浮力有关计算之前,教会较复杂的科学计数法计算规则和方法。可以以以下几道题为例:1.2.3.4.5.以上各题分别对应下列几个物理题,可在学习了本部分物理知识后练习。质量为1Kg的酒精体积多大?一个空瓶装满水时水的质量为5Kg,装满密度为0.8的酒精时,酒精质量多大?一个实心铜球质量179g,体积多大?体积为10cm3的铜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浮力多大?和6.一个石块在空气中称重为4.9N,浸没在水中称重为2.94N.求石块的体积和密度。四.“解方程”之预备课本课宜放在总复习物理计算题阶段之前进行。复习解方程的方法:一次分式方程:通分,去分母,移项,计算:二次方程整理成标准形式后,用配方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等。2.练习:(1)解方程:(2)解方程:(3)x和y满足,求x和y3.解法略。以上三题分别对应以下三道物理题,课之后练习。(1)一块铜和金组成的合金,总质量为475g,总体积为30cm3,求其中铜和金各多少g?(2)两电阻串联后总电阻为10欧姆,并联后总电阻为2.4欧姆,求连电阻的阻值。(3)两个电阻R1和R2(R1R2),现将其串联,然后再并联在同一电路中,两次电路中的电流之比为2:9,求R1和R2通过以上几课学习,综合之后对应的物理课,会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中的数学观,如数学中的x、y,物理中可调换成诸如s、t、v、R、I、U、F、m、V、ρ等具体的物理量;数学中的函数关系,可有其真正的物理含义;数学中的点和线,物理中也有实际意义……数理一体化,加深理解数学知识,帮助掌握物理知识,尽早深刻体会,尽早改善“物理难,数学粘”的局面,而且学生将受用整个学生时代,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