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和集约用地研究方法.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节约和集约用地研究方法.doc

节约和集约用地研究方法.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精诚土地节约和集约用地研究方法精诚土地研究内容节约集约研究概述节约集约评价体系节约集约标准研究建设用地潜力分析新增建设用地统筹节约集约用地措施精诚土地一节约集约研究概述节约和集约用地内涵节约和集约用地途径节约和集约研究背景节约和集约研究目的节约和集约研究任务节约和集约研究思路(一)节约和集约用地内涵1节约用地内涵体现减量化原则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消耗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及农用地精诚土地2集约用地内涵体现功能最大化原则注重挖掘土地资源的潜力包括对建设用地和农地的集约利用精诚土地3联系与区别共同目的、联系共同目的、——更有效利用土地,以尽量小的土地成本发挥更有效利用土地,更有效利用土地更大的土地使用功能和效益精诚土地3联系与区别区别——节约用地突出用地量的减少,——节约用地突出用地量的减少,重在用地方案节约用地突出用地量的减少的优化——集约用地突出用地效率和效益的提高,——集约用地突出用地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强调集约用地突出用地效率和效益的提高用地效果,用地效果,重在用地模式的选择精诚土地3联系与区别集约用地必然导致节约用地节约用地不一定会生集约效果节约用地是目的,节约用地是目的,集约用地是手段精诚土地(二)节约和集约用地途径要做到节约用地要做到集约用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精诚土地节约和集约研究背景(三)节约和集约研究背景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粮食安全下的基本国策规模经济对土地的需求发展资源瓶颈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现状用地存在很大潜力精诚土地基本国情表项目人均用地面积(公顷)耕地总面积(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公顷)2004年0.77718.37<0.1<40%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1/3精诚土地基本国策表项目粮食自给率(%)全国人口(亿)人均消费(公斤)总需求量(亿吨)耕地保有量(亿公顷)耕地面积(亿公顷)年均耕地减少率(%)2010年95%133905.51.2161.2<0.3%2030年95%164006.41.233十一五十一五精诚土地放大效应表精诚土地(四)节约和集约研究目的提出节约和集约用地目标及规划,为土地规划提出节约和集约用地目标及规划为土地规划编制提供依据节约和集约用地标准制订、政策研究和制度节约和集约用地标准制订、设计,为日常管理服务设计为日常管理服务建立行之有效的指标体系,进行节约和集约利建立行之有效的指标体系进行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评估提供指导精诚土地(五)节约和集约研究任务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大相结合、以内涵挖潜为主、合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六)节约和集约研究思路各类用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研究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精诚土地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评判制定规划期间各阶段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测算集约利用潜力提出实现潜力的保障措施确定各类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目标提出各类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控制比例提出节约用地、少占耕地提出节约用地、农用地的政策措施盘活存量用地的目标提出统筹增量和存量用地的配套措施研究提出促进土地集约和节约利用的相关措施和制度性建议精诚土地二节约集约评价体系评价目的评价对象评价原则评价体系评价方法评价程序精诚土地(一)评价目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分析土地利用潜力判断提供土地利用决策依据精诚土地(二)评价对象区域内全部用地某一类建设用地一个区片内土地某一具体的宗地精诚土地(三)评价原则综合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区域性原则动态发展性定量与定性(四)评价指标体系1指标体系两种划分方式根据决策层次不同,可分为根据决策层次不同,可分为:决策层次不同宏观指标微观指标根据考核角度不同,可分为:考核角度不同根据考核角度不同,可分为土地投入水平土地产出水平土地利用强度土地承载力水平精诚土地土地节约和集约指标体系(宏观土地节约和集约指标体系宏观)宏观指标类别评价指标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GDP交通用地单位GDP交通用地GDP单位建设用地二、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单位工业用地工业产值人均建设用地城镇人均建设用地城镇建设用地综合容积率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意义最近5年的固定资产平均额/最近5年的固定资产平均额/建设用地面积交用用地总面积/最近5GDP平均值交用用地总面积/最近5年GDP平均值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之和/建设用地面积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之和/工业产值/工业产值/工业用地总面积建设用地/建设用地/近5年人口平均值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城镇建设用地面积/近5年城镇总人口平均值城镇总建筑面积/城镇总建筑面积/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农村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