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庞德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大学》庞德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大学》庞德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学》庞德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然而,由于不同的翻译版本和译者的主体性,导致了《大学》的不同理解和解读。因此,对于《大学》庞德译本的译者主体性进行研究,可以探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对于翻译结果产生的影响,为今后的文化交流和翻译工作提供借鉴和思考。二、研究目的和内容1.研究《大学》庞德译本的出版背景和历史意义。2.探究译者庞德对经典《大学》的理解和译文特色。3.讨论庞德译本中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结果的影响。4.探究庞德译本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意义的价值。三、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1.文献资料法:搜集与《大学》庞德译本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庞德的译文、译者序、相关的专论和文集等资料,以了解庞德的背景和思想。2.比较分析法:选取其他版本的《大学》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庞德译本的译文特色和主观因素对翻译结果的影响。四、预期成果1.探究《大学》庞德译本的出版背景和历史意义,了解庞德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经典的理解和贡献。2.讨论庞德译本中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结果的影响,探究翻译中主观因素的处理方式和翻译效果。3.探究庞德译本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意义的价值,从翻译角度深入阐释传统文化的内在思想。4.提供对于翻译工作和文化交流的借鉴和思考,对于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五、研究进度安排第一阶段: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第二阶段:庞德译本的译文和译者主观因素的分析第三阶段:庞德译本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意义的价值评价第四阶段:论文写作和修改六、参考文献1.庞德.大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王素山.《大学》译本的若干问题[J].江西社科,2014,11:64-66.3.陆志清.疑案探索[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4.杜晓霞.论翻译中的主体性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