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资料】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五章血液PPT.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7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实用资料】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五章血液PPT.ppt

【实用资料】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五章血液PPT.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五章血液血液的组成血液的主要生理机能物质运输:由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和由肺吸入的氧气→血液→组织细胞;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血液→肾脏、肺等器官排出体外。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组织间液与血浆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对温度、酸碱度、渗透压及各种离子浓度的平衡具有调节作用。参与体液调节:内分泌腺→激素→血液→实现对机体器官活动的体液性调节。防御和保护机能:血液中含有各种免疫性抗体(抗毒素、溶菌素等),对抗外来的细菌和毒素—化学防御或免疫作用;血液中的白细胞对外来微生物和体内坏死组织具有吞噬和分解作用—细胞防御机能;机体受伤出血时,血液在伤口外凝固,防止继续出血—保护机能。血液的理化特性颜色:与红细胞中Hb含氧量有关,A血—鲜红色;V血—紫红或暗红色。比重:取决于血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白的浓度。正常值在1.05-1.06之间。粘滞性:全血的粘滞性约为蒸馏水的4-5倍,取决于血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白的浓度。粘滞性的存在对于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产生外周阻力,维持正常血压和血流速度有重要作用。气味:血液中因存在有挥发性脂肪酸而带有腥气。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与溶质分子的多少成正比。电解质(钠、氯、尿素、葡萄糖等)→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正常值:298.5mmol∕L(5776mmHg)。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正常值:1.55mmol∕L(20-30mmHg)。酸碱度:正常人血浆的pH值在7.35-7.45的狭窄范围内变动,生命能够耐受的pH极限范围约为6.9-7.8。血浆中具有多种缓冲物质:碳酸氢钠∕碳酸、钠-蛋白质∕氢-蛋白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通过肺呼吸和肾脏的排泄活动排出酸性产物,使血浆中缓冲物质的量经常保持不变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碳酸氢钠∕碳酸的比值为20﹕1。只要这个比值不变,血液的酸碱度就能保持相对恒定。因此,把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含量看作是血液的碱储。血浆蛋白质的功能白蛋白(清蛋白):肝脏内合成,数量最多而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血浆胶渗压的75﹪来至白蛋白;构成组织蛋白的原料;与水溶性较低的物质(游离脂肪酸、类固醇激素等)结合,作为其在血液中的运载工具。球蛋白:α和β是肝脏内合成的,γ-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主要由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制造,几乎全部是免疫性抗体。纤维蛋白原:肝脏合成。止血作用。§2血细胞生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生理状态下,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和纤维蛋白形成系统(纤溶与血凝)之间,经常处于动态平衡,因而,血管内的血液不会出现凝固。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组织间液与血浆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对温度、酸碱度、渗透压及各种离子浓度的平衡具有调节作用。交叉配血试验: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分别加在一起,观察有无凝集反应的试验。嗜酸性粒细胞:寄生虫或异种蛋白→过敏反应,细胞颗粒含有抗组胺物质和蛋白水解酶,中和组胺保护机体。概念: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因此,把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含量看作是血液的碱储。生理功能:参加凝血过程;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组织间液与血浆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对温度、酸碱度、渗透压及各种离子浓度的平衡具有调节作用。释放:释放颗粒中的ADP、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释放:释放颗粒中的ADP、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嗜酸性粒细胞:寄生虫或异种蛋白→过敏反应,细胞颗粒含有抗组胺物质和蛋白水解酶,中和组胺保护机体。白蛋白(清蛋白):肝脏内合成,数量最多而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生成:哺乳动物出生后,骨髓在正常情况下是红细胞生成的唯一器官。O型:无凝集原,血清A、B凝集素红细胞的特性渗透脆性与溶血:红细胞因与低渗溶液接触而发生破裂溶血的特性—渗透脆性。如果血浆渗透压低于红细胞时,血浆中的水分子将进入红细胞,导致细胞膨大→细胞膜破裂→Hb进入血浆—红细胞溶解(溶血)。若将红细胞放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发现红细胞在0.9﹪氯化钠溶液中可以维持正常形态—等渗溶液(等张溶液、生理盐水)。悬浮稳定性与血沉: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不易下沉的特性—悬浮稳定性。血液抗凝后,红细胞在抗凝管中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正常成年男性为0-15mm∕h、女性为0-20mm∕h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生成:哺乳动物出生后,骨髓在正常情况下是红细胞生成的唯一器官。红细胞生成的原料:蛋白质(珠蛋白)和铁(血红素)是生成红细胞最主要的原料,铜在Hb合成上起着某种催化作用。红细胞成熟因子:维生素B12和叶酸(B11)促进红细胞发育成熟。红细胞生成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