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实用文档.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实用文档.doc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实用文档.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一、临床病例讨论:是解决临床病人的诊断、治疗难题和以临床教学为主要目的一种方法,采取定期和临时两种形式.定期病例讨论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主持,一般每周1次;临时病例讨论则根据病区的病人情况,危重病人可随时进行讨论。各病区对确诊困难或疗效不确切的患者,应在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指导下尽快完善各项检查,进行病例讨论。二、病例选择:入院三天以上诊断不明者、诊断明确但临床少见或在诊治过程中有较重要的教学意义者、危重病人紧急抢救后疗效不佳者。有完整病理资料者可举行病理讨论会。三、讨论方式和讨论范围:(1)治疗组内讨论:由经治医师提出,治疗组副主任以上医师主持,包括治疗组的其他实习医师和住院医师,多采取临时讨论形式,着重解决诊断和治疗中的问题。(2)全科病例讨论:由治疗组主治医师提出,科室主任主持,全科各级人员参加。先由经治医师详细介绍病史及各种检查结果,主治医师结合文献,以病例诊断、治疗为重点,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和介绍,提出诊疗过程中的困难,其他有关人员按年资由低到高顺序可就病例的某些方面,结合文献作较深入的分析讨论,最后形成统一的诊疗方案。(3)多学科讨论或邀请外院专家参加的病例讨论会,则由经治科室主任提出,医务科负责安排、组织,由经治科室主任或医务科科长主持,并报分管副院长.讨论前应作好较充分的资料准备,有病理报告者可邀请病理科医师参加,必要时可提前将病历摘要印发到有关医师手中。(4)各科临床病例讨论资料应全部或摘要记入《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本》中。病程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总结意见等。(5)节假日或急诊疑难患者应由值班组副主任医师主持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做好详细记录,并向科主任及院总值班汇报,以明确诊治方案,避免延误病情。四、对危重患者各治疗组(或病区)在病房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带领下,应及时讨论、确定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护患者,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记录病程.五、对危重患者在每日下午下班前,主管医师应向科主任汇报病情,及时发现诊治过程中的问题,调整治疗方案,并在病历中做好记录。六.对于特殊危重患者除以上讨论外,应及时组织全科讨论及相应科室的全院讨论。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目的为了使疑难病尽早确诊,并提出合理的治疗措施,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定义凡科内遇疑难病例讨论的流程标准.职责医务部主任负责制定和修订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超声科医师负责执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超声科主任负责监督和检查本科室对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的执行.医务部主任监督和检查全院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的执行。医疗院长、院长负责监督检查医务部主任疑难病例讨论的执行。程序讨论对象各种疑难病例、诊断不明确的病例、病情复杂的病例。讨论提出疑难病例讨论由主管医师提出,科主任主持,本科医师参加,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专家参加,特殊情况也可邀请医务部,医疗院长参加或者由医务部组织全员性讨论.讨论前准备讨论前由经治住院医师将相关医疗资料收集完备,必要时提前将病例资料整理提交给参加讨论人员,参加讨论人员应查阅相关医学资料,认真准备.讨论程序讨论时由经治医师简明介绍病史,病情及诊疗经过;主旨医师应详细分析病情,提出开展本次讨论的目的及关键的难点疑点等问题;参加讨论的人员针对该病例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并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科内疑难病例讨论由三级医师主持,负责介绍解答欧冠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病历由住院医师报告,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做总结。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应有记录,讨论由经治医师负责记录和登记,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及讨论目的、参加人员发言、讨论意见、考虑诊断和治疗方案、今后应当做哪些工作、有哪些经验教训、其它注意事项等等。将讨论记录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整理后另附页抄写,确定性或结论性意见.疑难、危重病例讨论一、科内疑难、危重病例(入院5天以上仍诊断不明或治疗确有困难的),应进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二、讨论由科主任、医疗组组长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有关人员(包括本科进修、实习医师)均应参加。需要时可邀请有关科室医师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或院领导参加。三、主管医师在讨论前应做好各项准备,重点介绍病情及诊治经过,提出讨论目的.四、讨论中应明确讨论目的,提出尽早解决诊治问题上有见识性的意见。五、主持者应综合讨论情况,提出结论性意见。六、讨论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意见等.讨论记录应完整及时地登记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