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工学结合实习基本常识.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一章 工学结合实习基本常识.doc

第一章工学结合实习基本常识.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工学结合实习指导书》第一章工学结合实习基本常识工学结合教育,就是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环境,给学生在校期间交替安排学校理论专业学习和校内外实习与顶岗工作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工学结合实践中,国内许多职业学校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多的研究与应用成果。然而,在中国国情条件下,由于各地职业学校的办学体制不同、经济发展基础不一,在工学结合的实施上,还存在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如何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与实践。工学结合也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种多样,有一年分为三学期,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也有一个星期几天学习几天工作的;也有每天半天学习半天工作的,等等。无论是什么形式,他们的共同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也就是半工半读。这里的工作不是模拟的工作,而是与普通职业人一样的有报酬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人到社会中得到锻炼。学生的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学校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并给予相应学分。第一节工学结合实习概述一、工学结合实习的意义工学结合实习是工学结合专业教学实施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实习,一方面,使学生走向社会,接触本专业工作,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职业教育业技能和技巧,初步实现社会心理角色的转变,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社会竞争,实现实习和就业的有机结合,为毕业论文环节的实施收集资料,增加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实习指导工作,也要使我们教师真正深入了解就业岗位群体,对行业岗位进行细致认真的研究,并根据行业需求,及时地反馈信息,调整和强化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二、工学结合实习的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科学的创新精神和熟练的专业技能;2.学生在企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各岗位工作任务,训练岗位工作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较好地达到岗位要求;3.熟悉各岗位的技术规范和施工标准,了解各工序的工作内容及要求;4.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工艺方案,参与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技术和管理问题;5.体验与工友之间、与上下级领导之间的协作、服从关系,积累社会经验;6.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树立安全操作意识;7.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及管理模式,理解各种管理制度的意义;8.培养撰写技术总结、技术论文的能力。三、工学结合教育改革1.工学结合教育在我国职业学校中目前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在试点阶段前期要做好对活动的宣传工作,教师要转变观念,将工学结合教育提高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高度来予以认识,积极做好工学结合教育的组织与指导工作。学生及家长的积极支持与配合,这是改革取的成效的重要保证,是工学结合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2.工学结合教育改革通过创新的组织方式,建立一种能具有推广性的长效模式,强调从学校联系单位向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转变是我们工学结合试点工作的核心,这可打破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量化概念,将整个社会作为中职学校潜在的实习基地,深化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广度和内涵,形成学生、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参与实习教育的新机制,使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拓展到整个社会,解决了学校大量学生实习资源不足的困难,利于工学结合教育长效机制的实现。3.要加强对工学结合工作的全程管理,做到领导重视,管理规范。不同实习单位,不同实习岗位会给教师指导、学校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但要转变观念,制定相应管理办法,采取学生、家长、企业与学校共同介入管理的新模式,调动学生及其家长、企业、中职学校各方的积极性,打破以往过度依赖学校教育的传统做法,树立学生与家长对个人及子女教育的负责态度。当然在实习中,学校也要加强指导,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人身安全、法律等方面的支援和服务,切实维护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正当权益。四、工学结合教育对策1.从学校联系单位向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转变。汲取国外产学合作教育的成熟经验,突破传统的学生实习全部由学校负责联系企业的做法,由学校推荐与学生自找实习单位相结合。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后,打破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量化概念,利用学生与家长丰富的社会资源,扩大了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资源,将整个社会作为学生的潜在实习基地,扩大了学生实习地理空间,以解决学校实践教学基地资源不足的困难,同时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建立创造有利的条件。2.从传统集中实习向分散实习转变。通过学生自找实习单位,社会与家庭关系的介入,企业接受学生的积极性将提高,实习学生人数也在企业可接受的程度,学生实习期间的住宿、生活也易于解决(这通常是一个困难问题),适合于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现状。同时,由于变传统集中实习为分散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