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结业考试试题(实验班,含解析).pdf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结业考试试题(实验班,含解析).pdf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结业考试试题(实验班,含解析).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末结业考试文综—历史试题1、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土地兼并得到认可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农民地位不断降低【答案】B【解析】依照材料反映的对土地兼并者的称呼由“豪强”或“兼并之徒”演变为“田主”,说明民间对土地兼并者的态度由仇视转变为认同,土地兼并现象得到认可。故答案为B项、土地私有制在春秋战国时期确立,排除A项;C、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点睛:宋朝从立国之初就开始采取“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化的发展趋势,使土地私有制渐趋成熟,较前代比较完全地释放了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强大生产力,推动租佃制的繁荣,是宋代社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的制度原因。“不抑兼并”使得人们能更自由的进行土地所有权的买卖,使得土地所有权的竞争与垄断更加激烈,客观上促进了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土地所有者的看法。2。据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记载,唐朝时,“庶人以白明令平民衣着不许染色,只能用麻布本色;(宋)端拱二年(989年)诏令:“县镇场务诸色公人并庶人、商贾、伎术、不系官伶人……只许服皂、白衣。”这说明唐宋时期A。强调社会地位差别B、纺织技术提升较慢C。市民阶层需求不高D。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来看唐宋朝廷对庶民百姓的服装有严格限制,以防僭越,本质上就是强调社会地位的差别,故A项正确。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内容,故排除。材料反应的是政府的规定,而不是市民阶层的需求,故排除C项。D项材料中反映的是政治要求,而不是经济发展导致的,故排除D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服饰变化·唐宋时期的服饰·反映的本质3、北宋政府曾专为城市居民单独造户籍,即坊郭户籍,按财产多少分为十等,其税种也多样,比如宅税;地税,指城市店宅地基税,以及临时摊派,这些税种都以货币形式征收。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坊市制度得到恢复巩固B、战争频繁影响税收政策C、中央政府强化人口控制D、经济发展催生制度调整【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宋政府对坊郭户籍征税,这不能说明坊市制度得到恢复巩固,故A错误;对坊郭户籍征税与战争无关,故B错误;坊郭户籍并非所有人口,材料主旨也不是说明中央政府强化人口控制,故C错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故户籍税收政策调整,故D正确。4、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自然经济统治地位的丧失B、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C、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改变【答案】C【解析】依照材料中“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等信息,能够看到鸦片战争后,习惯了列强对原料的需求,以棉花为代表的经济作物大量种植,我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我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C;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传统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排除A;题干信息没有提及“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故选C。5、下面是1867—1879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货币单位:千海关两)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茶叶生丝其他时间担数货值比重担数货值比重货值比重1867—18356、502182531、726512、52%69年252604%73044%1870—187352、620233、909913、64%4年515369%15246867%1875—187934348、7322231、1420、53%年9322%2909525%644A。近代民族工业迅速发展B、出口商品受世界市场影响C、近代化努力的成效显著D。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答案】B【解析】据材料1867—1879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茶叶和生丝出口比重较大,这反映了当时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口商品受世界市场影响明显,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近代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故A排除、茶叶和生丝出口比重较大不能说明近代化努力的成效显著,故C排除。当时自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