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学习PPT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X 页数:89 大小:28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学习PPT教案.pptx

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学习PPT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节概述一、生物的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植物的合成有机物质的方式有两种: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在叶绿素和光作用下,能直接把环境中摄取的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质合成本身的物质。化能合成作用:利用无机物氧化分解放出的化学能量,作为还原二氧化碳的能量来源,它只能在有氧气的环境中进行有合成就必然有降解,合成和代谢构成了植物代谢的过程。在这一系列合成和降解的化学反应中,每一反应都由酶参与(合成代谢和降解代谢——酶)。初生代谢-------合成必要的生命物质的代谢过程初生代谢产物--------所生成的物质如糖、氨基酸和蛋白质类和普通的脂肪和酯类、核酸类等成分。次生代谢产物--------利用这些初生代谢产物以又会产生对生物本身常无明显作用的化合物。如苷类、生物碱类、萜类、内酯类、酚类等。次生代谢---------此代谢途径称为~。二、有效成分、辅成分和无效成分第二节生药化学成分一、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五碳醛糖L-阿拉伯糖六碳醛糖D-葡萄糖六碳酮糖D-果糖甲基五碳糖L-鼠李糖去氧糖2、6-二去氧糖、α-去氧糖氨基糖链霉素糖醛酸苷和多糖中糖醇草药肌醇糖类成分的鉴别:二、苷类:苷元连接的糖分子可以1个至多个,最常见的是葡萄糖和鼠李糖,有些苷强强心苷尚与α-去氧糖连接。由于糖有α-与β-两种异构体,故有α-与β-苷,植物体内已发现的苷类多为β-苷。苷类成分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在某些海洋动物中亦有存在。如苦杏仁(苦杏仁苷为氰苷,水解产生微量的氢氰酸有镇咳作用)、大黄、黄芩、甘草、洋地黄等。各类苷的性质详见各论。醇苷:通过醇羟基与糖端基羟基脱水而成的苷。酚苷通过酚羟基与糖端基羟基缩合而成的苷酚苷的鉴别:与三氯化铁显色反应氰苷由含氰基(-CN)的氰醇衍生物和1~2单糖结合而成氰苷的鉴别:苦味酸钠试验普鲁士蓝试验硫苷糖端基-OH与苷元上巯基缩合而成的苷碳苷:糖端基碳直接与苷元上碳原子相连的苷类皂苷[又分三萜皂苷(人参柴胡)和甾体皂苷(薯蓣)]、强心苷(洋地黄、黄花夹竹桃)蒽醌苷(大黄:致泻作用强苷>苷元)、苷元是蒽的衍生物,有蒽醌、蒽酚、氧化蒽酚、蒽酮及二蒽酮。其中蒽醌最为普遍,天然多为羟基蒽醌,具有升华性。存在于被子植物中,尤以蓼科、豆科、茜草科、鼠李科百合科植物为多。香豆素苷(前胡、独活、茵陈:滨蒿内酯)、黄酮苷(槐花米中芦丁,橙皮苷、银杏双黄酮、槲皮素、葛根素降压)环烯醚萜苷(栀子:栀子苷,龙胆:龙胆苦苷有利胆、抗炎、促进胃液分泌及抗真菌等活性,可用于治疗黄疸等)等。皂苷齐墩果酸乌苏烷型达玛烷型羊毛脂烷甾体皂苷1、螺甾烷醇类:C25为S型2、异螺甾烷醇类:C25为R型3、呋螺甾烷醇类:F环为开链衍生物4、变形螺甾烷醇类:F环五元四氢呋喃环鉴别强心苷是一类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强心甾型鉴别蒽醌苷蒽的衍生物与糖结合的苷蒽醌香豆素苷是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具有芳香气味分类生理活性鉴别黄酮苷黄酮类化合物与糖缩合成的苷P125黄酮的生理活性鉴别环烯醚萜苷是一类由单萜化合物环烯醚萜及裂烯醚萜类鉴别三、生物碱类性质含量测定四、萜类五、挥发油鉴别:折光法和旋光法遇香兰醛浓硫酸试剂显各种颜色。含量测定:气相色谱法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化学组成通性提取品质评价六、木脂素类七、鞣质类可水解鞣质:结构中具有酯键或苷键或酯键与苷键同时存在。分类如:五倍子、没食子、诃子、石榴皮缩合鞣质:儿茶素或其衍生物倍儿茶素等黄烷-3-醇、黄烷-3,4-二醇类化数合物以碳-碳键聚合而成。(不水解)如:儿茶、茶叶、虎杖、四季青、桉叶、钩藤、槟榔、桂皮、金鸡纳皮、绵马等八、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及酶蛋白质一般作为杂质,近年来发现了不少具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如:天花粉蛋白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治疗恶性葡萄胎和绒毛膜上皮细胞癌等。酶:具有高度催化活性和专一性的特殊蛋白质,在体内与生物化学有着密切关系。如:淀粉酶胃蛋白酶能助消化,链激酶能溶解血瘀块和脓肿,无花果蛋白能杀寄生虫,菠萝蛋白酶的抗炎等。已发现约700种,按功能分转移酶、水解酶、氧化还原酶、裂解酶、异构酶和连接酶等九、脂类当甘油中的羟基1个、2个或3个酯化,分别称为甘油一酯、甘油二酯和甘油三酯,其中的甘油三酯最为重要。通式如下:R1、R2和R3相同或不同。脂肪酸大部分分为直链结构,碳原子偶数。脂肪油中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一般为C1O~C14;而脂肪中多为饱和脂肪酸,一般为C2~D26。饱和脂肪酸的棕榈酸、月桂酸与硬脂酸等分布最广,通式。性质天然存在的蜡,分为真蜡与非真脂成分两类。真蜡是有高级脂肪酸和高级一元醇〈C24~C36〉结合而成的脂类。非脂成分的蜡类包括高级醇、等。植物蜡多存在于叶、果实、茎和枝的表面,称为蜡孔皮。药用的蜡多为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