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题1:可燃性气体和蒸汽第1项:易燃气体,如氨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第2项: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氮气、氧气等。第3项:有毒气体,如氯(液化的)、氨(液化的)等。(3)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分为3项:第1项:低闪点液体,即闪点低于-18℃的液体,如乙醛、丙酮等。第2项:中闪点液体,即闪点在-18℃—<23℃的液体,如苯、甲醇等。第3项,高闪点液体,即闪点在23℃以上的液体,如环辛烷、氯苯、苯甲醚等。(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按它的燃烧特性分为3项:第1项: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如红磷、硫磺等。第2项: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黄磷、三氯化钛等。第3项: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就能燃烧或爆炸。如金属钠、氢化钾等。(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按其组成分为2项:第1项:氧化剂,指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物质,对热、震动和摩擦较敏感,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第2项:有机过氧化物,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是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等。(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如各种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等等。(7)放射性物品放射性物品,它属于危险化学品,但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围,国家还另外有专门的“条例”来管理。(8)腐蚀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伤的固体或液体。这类物质按化学性质分3项:第1项:酸性腐蚀品,如硫酸、硝酸、盐酸等;第2项:碱性腐蚀品,如氢氧化钠、硫氢化钙等;第3项:其它腐蚀品,如二氯乙醛、苯酚钠等。二、可燃气体1、定义:是指凡是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着火或爆炸的气体。2、气体的燃烧形式和分类:(1)扩散燃烧:即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是在燃烧过程中进行的,发生稳定式的燃烧。如:火炬燃烧,气焊的火焰等。特点:燃烧速度很低;较稳定、安全。(2)动力燃烧:即按一比例均匀混合的预混气体遇火源发生的爆炸式燃烧,如:内燃机的燃烧。(3)喷流式燃烧:指可燃气体处于一定压力下而受到撞击、磨檫或其他着火源作用而引起的燃烧,如气井的井喷火灾等。特点:速度极快;较难扑灾。(4)分类:按爆炸极限分为两级一级可燃气体:Lx<10%,如H2、CH4、C2H4等;二级可燃气体:LX>=10%,如NH3、CO、炉煤气等;将一级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火灾危险,二级可燃气体划分为乙类火灾危险。3、气体的燃烧速度(V)(1)气体的燃烧速度常以火焰传播速度来衡量。(2)单一化学成分的气体比复杂气体的燃烧速度快(受热、分解、氧化)。(3)动力燃烧速度大于扩散燃烧速度。(4)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火焰传播速度影响因素:跟浓度有关:完全反应浓度时,燃烧速度最大;惰性气体浓度:浓度增加,燃烧速减小初始温度下:T0越高,燃烧速度越快在不同管道(D:管径)中传播:D增加,燃烧速度增加,若D=Dmax时,速度不再增大;D减小,燃烧速度减小,若D=Dmin时,燃烧速为0,停止传播,燃烧熄灭;4、影响气体爆炸极限的因素(1)温度:T增加,LX减小,LS增加,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危险性增加。(2)氧含量:氧含量增加,爆炸极限扩大,尤其是爆炸上限增加明显。(3)惰性气体:惰气体积分数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上升到某一数值,便不能爆炸。(4)压力:原始压力增加,爆炸极限范围扩大,上限提高尤为显著,但下限变化不明显,且无规则,但原始压力减少时,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压力将至某一数值时,上限和下限相会成一点,压力再减少,混合物不燃爆,此时对应的压力为爆炸的临界压力,如C2H2的临界压力为0.14MP。(5)容器:容器直径越小,混合物爆炸极限范围变小。达到临界直径时,火焰不能蔓延。可消除爆炸危险对应的容器直径的火焰通道,即为临界直径,如CH4为0.4-0.5mm。(6)能源:能源强度越高,加热面积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则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点火能量:混合物的最低引爆能量,其值越小,其燃爆危险性越大。5、评价气体燃爆危险性的主要技术参数(1)爆炸极限:范围越宽,LX越低,LS越高,危险性越大(2)爆炸危险度=(3)传爆能力:最小传爆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