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5.3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教法与学法四、教学过程设计五、板书设计六、教学评价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的知识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如果这部分内容掌握不好,将会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及平行线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经历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那么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和能力。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运用。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推导及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3、学生情况分析我所任教的班级,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且是在学习了平行线判定定理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节课,所以本节课对学生来说不是非常难学。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教法与学法四、教学过程设计五、板书设计六、教学评价1、知识与技能: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2、过程与方法:经历了探索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尝试与他人合作开展探讨、研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的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几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教法与学法四、教学过程设计五、板书设计六、教学评价三、教法与学法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问题1:已知公路c分别与两条互相平行的公路a,b相交,两辆汽车在公路a,b上同向行驶拐弯后,上公路c又同向行驶。(1)如果公路c与公路a的交角为70°,那么公路c与公路b的交角是多少度呢?〈二〉探究新知实验猜想问题2:如果两条平行的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三〉归纳性质说理证明问题3:试将你发现的结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1.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试一试用符号语言表达上述三个性质.如图性质1.∵a∥b(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a∥b,(已知)∴∠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a∥b(已知),∴∠5+∠6=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问题4.你能根据平行线的性质1说出性质2、3成立的道理吗?例如:如图,∵a∥b,∴∠1=∠2.()又∵∠3=∴∠2=∠3.类似的,对于性质3请写出推理过程.问题5.对比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你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吗?〈四〉应用新知巩固练习1.巩固平行线的性质(1).如图,直线a∥b,∠1=54°,那么∠2、∠3、∠4各多少度?设计意图:第2题从不同角度应用性质,强化重点知识的理解;2.例题(课本P20)例: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o,∠B=115o,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3.巩固练习如图3,∠1+∠2=180º,∠3=108º,求∠4的度数.〈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课堂小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与联系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教法与学法四、教学过程设计五、板书设计六、教学评价五、板书设计六、教学评价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