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设计.docx

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会用常字扩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学习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的字音。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学习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神态、表情、动作,以及结构复杂的生字的书写。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小黑板、活动教学挂图导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范读课文,把握要义,补充课题1、你们喜欢交朋友吗?2、老师给你们介绍个新朋友吧,(板书课题)一块来写出他的名字吧。3、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认识生指导分小组学习,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能干。1、标出自然段号。2、勾画字词。3、交流认识这些字的好办法。4、组长检查。5、读通课文。三、检查巩固生字,初读课文1、开火车读字卡。2、说说你们小组用了哪些识字的好办法。3、出示课后练习“读读说说”,男女同学比赛组词语。4、用“缸、块、劲、砸、救”做猜字游戏。5、读课文。喜欢读哪段就站起来读。四、指导写字1、读一读今天要写的字,说说你有什么新发现。提示:1、我们学的哪些字有双耳旁?左双耳和右双耳的字分开板书。2、记住哪些字有困难?哪些字容易出错?说说你的好办法。3、这些字怎样写才好看?4、示范“那”、“都”的写法。5、巡视、指导,表扬写得好的同学。五、自由练习一边读课文,一边想,我该怎样读、怎样讲、怎样演这个故事。六、拓展性学习把自己当成司马光,想想自己会怎样做。第二课时一、复习:贴词语游戏1、贴词语游戏。⑴、出示词语卡片,请小朋友读一读。⑵、将卡片分发给学生。再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贴词语。2、这节课你想怎样学课文?二、重点学习,细心体会你觉得课文最精彩的`是哪些自然段?1、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给“慌了”打上点。⑴、从哪些表现看出他们“都慌了”?用横线勾出。⑵、你想怎样读、怎样演或怎样讲才能表现小朋友的“慌”?试一试。个别范例指导。2、司马光表现怎样?给“没有慌”打上勾。⑴、从哪些表现看出他“没有慌”用波浪线勾出。⑵、你想怎样表现他“没有慌”?试一试。⑶、司马光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3、领读“别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没有慌――”4、你觉得司马光的办法怎样?你想怎样夸一夸他?5、如果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进一步思考:如果没有举得起的石头怎么办?如果司马光一个人砸不破大水缸怎么办?如果……你还想设想当时的情境,多问几个怎么办吗?三、感悟课文:朗读、表演、讲故事你愿意怎样来表现这个故事?根据自愿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读故事、演故事、讲故事的三部分,各部分学生找自己喜欢的伙伴共同学习四、背诵:有情有味,熟读成诵1、喜欢朗读故事的小朋友,把这篇课文有感情地读读,让大家欣赏,好吗?大家觉得怎样?像他们这样读读。2、这个故事多么生动啊!谁能把它背下来呢?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背一背吧。3、谁背得快?来领着大家背。说说你为什么背得这样快的。4、互相背一背。五、拓展性学习1、可以跟爸爸妈妈商量一下怎样查到资料,再动手查。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问一问。2、回忆跟小朋友在一起玩时发生的事,有顺序地讲出来,如果能讲得生动一点更好。六、作业设计想想看,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缸里的小朋友?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认读课文中的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一两句话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过程与方法:能提出问题,并围绕问题主动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遇到困难时,不能慌张,只有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设计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按着鸡吃米,它怎么也不肯吃;把它放在地上,它会主动地去找着吃。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课堂上,随时关注学生的学情,抓住教学过程中随时生成的教学资源,顺着学生的思路走,让课堂自然生成,将会取到事半功倍之效!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出示课题,读题、质疑。1、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2、正音:司、光。3、学生质疑。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是怎样一个人?(学贵有疑。让学生学会提问,一半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二、读通课文,把握整体。1、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生字,并联系课文组词、说句。3、结合课文说说对司马光的认识。(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