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后面小题。材料一2000多年前的一天,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屈原面对浩瀚星辰发出了《天问》的慨叹。在这首长诗中,他探讨日月星辰和天地万物的变迁,表现出为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的宏大精神,尤其是那一句“九天之际,安放安属”,更成为中华民族穿越古今的宇宙究极之问。而今,屈原的千年之问,将由中国航天人来解答。在2020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这一天,我国公布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为“天问一号”(Tianwen-1)和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图形标识——“揽星九天”(见图1-1)。这个庞大计划的首个任务,就是天问一号的火星探测任务。7月23日,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将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从这一刻开始,天问一号踏上了前往火星的漫漫征程。(选自《百科知识》2020·08B,有删改)材料二一直以来,我国在航天探测任务和探测器的命名上都极具东方文化色彩,如“嫦娥”、“玉兔”、“天宫”、“鹊桥”、“墨子”、“神舟”等,此次的“天问”和“揽星九天”也不例外。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图1-1:揽星九天图1-2:揽星九天(【注】Mars——火星)我国发射“天问一号”的科学目标,国家航天局有明确说明,即探测火星地形地貌、火星磁场、地下水、土壤成分和分布、火星大气层以及气候变化。(根据“第一星座网”等编写)材料三日前,一家美国建筑设计工作室公布了第一个火星城市的设计规划,并将新城市命名为“女娲”。消息一出,引发网友诸多“移民火星”的遐想。而在2020年7月我国发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时,也有一家国内电视台打出这样的字幕——“天问一号”发射了,火星移民还会离我们很远吗?对此,《光明日报》记者杨舒专访了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以下是部分采访实录。杨舒:火星探测真的是为了移民火星吗?焦维新:不是。从国际上看,最近20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下简称NASA)对火星探测确定的科学目标有以下四个方面:确定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了解火星气候的过程和历史;了解火星作为一个地质系统的起源和演化;为载人探索做准备。从更大的深空探测范围看,NASA曾组织权威专家起草的《天体生物学战略2015》文件中,确定了未来10年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目的和六个主要目标:识别有机化合物的非生物来源;生命起源中大分子的合成和功能;早期生命和不断增加的复杂性;生命和物理环境的共同进化;识别、探索和表征适合居住和生物特征的环境;构建宜居的世界。从人类对火星目前的探测结果看,火星大气层很薄,表面平均气压约为地球的0.75%,成分为95%的二氧化碳,氧气极少,同时充满尘埃。地表温度白天可达28℃,夜晚可低至-132℃,平均-57℃。哪怕地球环境再恶劣,或者人口大爆炸,从必要性来说,改造地球上的沙漠,也比改造火星容易得多。杨舒:《天体生物学战略2015》第六条中的“构建宜居的世界”是否意味着人类在计划寻找其他的宜居天体?焦维新:目前人类在寻找太阳系外适居区时,往往仅根据我们在地球上有限的可居住体验,这可能扭曲了我们对适居区基本要求的理解。因此,需要根据最新的科学发现和成果,对适居区给予新的定义,并按照新的标准去寻找可能含有生命的世界。而这一切,离移民火星或其他地外天体仍然太远太远。杨舒:既然探索火星并非以人类寻找第二个家园为目的,那么,为何火星能引来各国的争相探索?焦维新:火星更具有科学价值是各国争相探索的主因。火星离地球比较近,我们的探测器能够到达,其他星球,如金星技术难度比较大,暂时实现不了我们希望的科学目标。综合考量下来,还是先进行火星的探索,而绝非是因为我们想“移居火星”。(改编自《科学认识探测火星的重要意义》一文,《光明日报》2021年04月12日)18.下列说法与材料一、二的原意不...相符的一项是()A.两千多年前,屈原对天地自然,日月星辰发出了追问,两千多年后一个名叫“天问”的火星探测器升入太空。B.“天问”的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追求真理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C.我国月球探测器以“嫦娥”来冠名,源于我国“嫦娥奔月”的古老神话传说,具有反科学的迷信色彩。D.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了我国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19.材料一说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图形标识是“揽星九天”(见图1-1)。请根据材料二,用简洁的文字,介绍这一标识上方的主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