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7M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理科: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

理科: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回忆:1、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2、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是求是?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是求是?4、辩证唯物论的原理、方法论(1)规律性的客观性、普遍性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会考要求:1、实践的基本含义(A)2、实践的特点(B)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一、实践的含义辨析一1、蜜蜂筑巢2、学生讨论数学题的解题方法3、农民种庄稼4、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5、科学家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2、实践的基本特征:(1)客观物质性对月球探索的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辨析二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辨析三1961年人类首次升入太空(前苏联)(单选)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从哪里来?表现:(1)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2)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单选)2007年6月20日新华社讯,我国最大口径的通用光学天文望远镜昨天在中国科学院云南省丽江天文观测站落成。据介绍,这架英国制造的天文望远镜口径2.4米,终端包括超过3千万像素的拼接CCD相机,其综合性能在同级望远镜中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它拓宽了对宇宙天体认识的范围。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正确的认识────────主观与客观相符↑↓∣成功↓↑认识─────────→实践…结果↑↓∣失败↓↑错误的认识──────主观与客观不相符说明:(1)客观事物本身不能回答认识正确与否。(2)任何主观标准都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单选)一种认识正确与否,只能由实践来检验。这是因为()A.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B.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C.实践的主体是人民。D.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四、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②方法论:坚持实践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实现主、客观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答: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发展。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