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诊疗学八纲辨证专业知识讲座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是中医诊断应有的、特殊的内容,它是治疗立法处方的主要依据。掌握了辨证论治,即使没有明确病名诊断,或者虽有病名诊断而目前对该病尚乏特殊疗法,运用辨证论治,也能对这些疾病进行治疗。第七章八纲辨证内容提要:第一节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第二节八纲基本证候第三节八纲证候间的关系第四节八纲辨证的意义【目的要求】1.掌握八纲辨证的概念。掌握八纲各纲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临床类型。2.掌握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3.掌握阴阳辨证的具体内容,阳虚证、阴虚证、阴盛证、阳盛证、亡阳证、亡阴证的概念及临床表现及鉴别。4.熟悉八纲之间的错杂、转化、真假及八纲辨证的意义。5.了解八纲辨证的发展情况及研究进展。6.初步学会对临床病例进行八纲辨证。【重点与疑难点】(一)重点:1.八纲基本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2.证候错杂、转化、真假的内容。(二)疑难点:1.虚实真假的正确鉴别。2.对寒热真假的正确理解与证候鉴别。3.正确理解里邪出表、里证出表、里病出表等概念上的差别。4.理解“表虚”的疾病本质并非属虚。5.理解寒热真假并不属寒热错杂。6.应如何正确理解表证的病位?【学习时数】7学时【概念辨析】1.表里证鉴别要点2.寒热证鉴别要点3.亡阳证与亡阴证的辨别要点第一节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中医学在历史上所形成的辨证分类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八纲辨证。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大体病位来说,总离不开表或里;从基本性质来说,一般可区分为寒与热;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主要反映为实或虚;从病证类别来说,都可归属于阳或阴两大类。表里——辨病位的浅深寒热——辨病情的性质虚实——辨邪正斗争的盛衰阴阳——辨病证的类别因此,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尽管极为复杂,但运用八纲对病情进行辨别归类,则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所以八纲是辨证的纲领。用系统论状态概念表达八纲或八纲证的观点,实际上近几年一些学者也加以采用,如钱学森1986年在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中医现代化讨论会上说:“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用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研究中医的证……我说中医的‘证’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是人体功能态”。值得提出的是:(1)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帛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2)八纲辨证是从各种辨证方法中概括出来的共性,是各种辨证的总纲。(3)八纲辨证较突出地反映了中医学的辨证法思想,,同时亦反映了人类思维的两个发展阶段——形式(模式)逻辑和辨证逻辑面向21世纪的中医传统医学文摘提出:八纲是机体典型反应状态的概括,其理由是:1.八纲辨证的对象是整体的病人,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2.从现代系统分析法看,八纲辨证要通过望、闻、问、切,医生通过这四诊搜集到的感性材料都是病人这个系统的“输出”,是该系统对致病动因作出“反应”的外部表现。3.在中医学形成的初期阶段使用黑箱式措施以各种不同的治疗措施作为该系统的“输入”,观察哪种“输入”能改变症状体征等“输出”。4.控制论将问题分为四类,而八纲辨证论治问题正好是这类问题。——摘自“八纲的现代理解和研究展望”《中国中西医杂志》1997,(12):711二、八纲辨证源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医林改错》:“促景治伤寒,着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然究其大根,无出乎于表里虚实阴阳寒热,八者而已。”。《景岳全书·传忠录》:“阴阳篇”、“六变篇”,即所谓“二纲六变”。…………第二节八纲基本证候一、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表与里是相对的概念。从病位上看,外有病属表,病较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从病势上看,外感病中病邪由表入里,是病渐增重为势进;病邪由里出表,是病渐减轻为势退。任何疾病的辨证,都应分辨病位的表里,而对于外感病来说,其意义则尤为重要。表与里一对相对的概念,应理解其内涵,即:(1)表与里是病位的总称,其实质当包括人体的各个部位。(2)病位的多元性,也就是说人体内可同时存在着若干个病位(如原发与继发,主病位与次病位等);(3)定病位的必要性:没有准确的定位,就没有正确的诊断。(4)定病位的根据和方法。(一)表证证候类型由于体质强弱不同,感受的邪气类别各异,轻重之别,所以表证的临床表现也很复杂,一般分为三个类型:表寒证(伤寒证、伤寒表实证):以感受寒邪为主,故又称伤寒证。其特点是:恶寒重、微发热,无汗、头身痛,苔薄白而润,脉浮紧。伤风表证(太阳中风证、中风表虚证):以感受风邪为主,又称太阳中风证。其特点是:恶风、微发热,汗出,脉浮缓。表热证(外感风热证):是感受湿热(风热)之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