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概述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9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脑卒中康复概述培训课件.ppt

脑卒中康复概述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脑卒中康复概述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二、脑卒中概念及分类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变性或死亡,且出现相应神经功能受损表现。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临床特点多见于50岁以上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约25%患者发病前有TIA史多于安静中期起病,症状在发病后数小时或1—2日达到高峰。患者意识清楚或有轻度意识障碍。各种外部栓子随血液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临床特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青壮年以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黏液瘤等多见。老年人以冠心病、大动脉病变者为主多在活动中起病,常无前驱症状,局限性神经功能症状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是发病最快的脑卒中。大多数患者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模糊。大部分患者有栓子来源的原发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在我国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约60%是由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所致约30%由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破裂导致。临床特点好发年龄50—70岁,男性较多见。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生,大多数病例发病前无先兆。临床症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可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的不同症状各异。重症者数分钟内即可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通常为颅底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又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特点突发异常剧烈全头痛多有激动、用力或排便诱因短暂意识丧失可有呕吐、畏光、项背部或下肢疼痛严重者突然昏迷并短时间内死亡CT表现: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主要表现康复对患者的益处早期介入: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原发神经病学疾患无加重或有改善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康复。(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程度相对较重,一般主要在发病后1到2周,病情稳定后开始康复治疗。)早期康复:良肢位置摆放,适当的体位变换,适宜的关节被动活动:轻柔缓慢、注意关节位置,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症状不再进展48小时后开始主动训练卒中后最初几周功能恢复最快,基本上是3个月达到平台期。卒中6个月后瘫痪肢体的运动和步行功能进一步改善的可能性减小,但语言、认知、家务及工作技能在2年内都还有进一步恢复的可能。全面康复:患者尽可能多地接受全面的康复治疗,以期获得最佳的功能水平,减少并发症。自发恢复:病灶周围水肿的消退,血管的自发再沟通,侧支循环的开放再灌注时间窗:超早期治疗6小时内以后恢复:脑的可塑性1930年,BetheA首先提出了CNS可塑性的概念。通过学习和训练,脑可以完成原先不能完成的功能,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脑有可塑性的表现。脑的可塑性是指脑有适应能力,即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修改自身以适应改变的能力。四、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功能障碍脑卒中运动障碍的表现异常反射异常反射对中风患者的影响1异常反射对中风患者的影响2五、脑卒中常见的合并症及并发症康复评定目前主要采用SOAP法:1、S主观资料:患者个人的主诉材料、症状。2、O患者的客观体征和功能表现。3、A对上述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4、P拟定治疗目标、治疗计划、治疗注意事项等。功能障碍的评定(身体结构功能)人体形态;关节功能(可动性、稳定性、功能性);肌肉功能(肌力、爆发力、肌耐力);运动发育;运动控制(肌张力、反射、姿势与平能、协调性、运动模式、步态);感觉;有氧运动能力;神经心理学(认知、语言、情绪、行为)能力障碍的评定(活动)自理、日常生活活动;生产性活动:工作、家务等休闲活动社会性障碍的评定(参与)居住环境社区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生活质量其他的康复评定(一)脑卒中康复的主要内容(二)脑卒中康复的目的(三)脑卒中康复的适应征:(四)脑卒中康复的禁忌征(五)脑卒中康复治疗原则脑卒中康复治疗原则(六)《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提出以下康复治疗的原则:(七)偏瘫手的预后预测(八)步行恢复预测(九)影响康复预后不理想的因素(十)在康复治疗中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