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灵宝三高:何娟琴教材分析《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这节课选自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中数学选修2—1的第2.3.2节,双曲线是解析几何圆锥曲线的基本内容,介于椭圆与抛物线之间,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的基础上,通过标准方程来研究其几何性质。《平面解析几何》教学参考书中明确指出: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并正确作图,是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之一,也可以说是解析几何的目的。因此,本节的内容在《圆锥曲线》这一章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深入研究双曲线,灵活运用双曲线的定义、方程、性质解题的基础,更能使学生理解、体会解析几何这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解析几何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打下良好基础。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内容的设置,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等性质;能根据双曲线方程求出双曲线的顶点坐标、实虚轴长、渐近线方程及离心率的大小;使学生能根据双曲线的渐近线,确定双曲线的范围与走向,并能据此画出双曲线的草图;了解离心率和双曲线形状间的变化关系。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椭圆的几何性质进行行类比,让学生在讨论、归纳的过程中培养其观察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培养学生直观感受的能力;(3)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能力,进一步掌握利用方程研究曲线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习惯和品质,帮助学生建立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并灵活运用,进一步理解坐标法。2、教学难点:渐近线的理解、掌握。四、教法分析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只有精心设计“导”的过程才能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及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情况是教学的重要依据。由于数学学科比较枯燥,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再加上我们班的学生基础不太好,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了类比、启发、引导、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忆旧知识,探求新知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采用多媒体手段,目的是增大教学的容量和增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3、所用到的教具有:三角板、多媒体硬件。五.学法指导采用先由学生看书,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发现、归纳出双曲线几何性质,(突出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学生会逐步感受到数学的美,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六、教学过程1、情景设置问题1: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是什么?问题2:椭圆有哪些几何性质?通过这两个问题,打开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知识的创新做好了准备,同时也让学生领会了双曲线与椭圆之间的相互联系,明确本课的目的。2、类比联想问题3:怎样根据方程研究性质,前面有无遇到过此类问题?比如,在学习椭圆的时候。从而引起学生对椭圆几何性质的回顾。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研究讨论自己完成以下表格:性质双曲线椭圆⑴范围-a≤x≤a,-b≤y≤b⑵对称性对称轴:x轴,y轴对称中心:原点O⑶顶点四个:A1,A2(±a,0)B1,B2(0.±b)长轴:线段A1A2短轴:线段B1B2⑷离心率e=c/a0<e<1e变大,椭圆变扁⑸渐近线表格完成后适当提问学生是如何由方程得到上述结果的。3设置悬念,突破重点、难点问题4:离心率e的变化会引起双曲线的形状(即“开口”大小)如何变化?分析不出来离心率是如何影响双曲线的形状即“开口”大小的?那么学生自然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双曲线“开口”大小究竟依据谁,如何来确定?从而老师顺水推舟的提出下面问题:问题5:让学生画出双曲线,在位于第一象限的曲线上画上一点M,测量点M的横坐标以及他到直线的距离d.沿曲线向右上角拖动点M,观察与d的大小关系?(课件展示)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随着的逐渐增大,d逐渐变小,但是永远不等于0。这是,老师过双曲线的两个顶点作y轴的平行线过作X轴平行线,四条线围成一个矩形。学生们很快会发现直线就是这个矩形的一条对角线。由于这条对角线和双曲线无限接近但永不相交,故将这条直线叫做双曲线的渐近线。提问:矩形的另一条对角线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易得)从而得出双曲线有两条渐近线。然后让学生寻求的渐近线方程,易得。问题6:双曲线的“张口”大小与渐近线有何关系?学生易得:渐近线斜率越大,双曲线的“张口”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