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控制系统 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简介.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2.5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 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简介.ppt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简介.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单片机概述什么是单片机1.4位单片机阶段自1975年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首次推出4位单片机TMS-1000后,各个计算机生产公司竞相推出4位单片机。例如美国NS公司的COP402系列,松下公司的MN1400系列等。4位单片机的控制功能较弱,CPU一次只能处理4位二进制数。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而且功能灵活。4位单片机适合用于各种规模较小的家电类消费产品。典型应用领域有:PC机用的输入装置(鼠标、游戏杆)、电池充电器、运动器材、带液晶显示的音、视频产品控制器、一般家用电器的控制及遥控器、玩具控制、记时器、时钟、表、计算器、多功能电话、LCD游戏机。2.8位单片机阶段1976年9月,美国Intel公司首先推出了MCS-48系列8位单片机以后,单片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8位单片机纷纷应运而生。在1978年以前各厂家生产的8位单片机,由于受集成度(几千只管/片)的限制,一般没有串行接口,并且寻址空间的范围小(小于8KB),从性能上看属于低档8位单片机。随着集成电路工艺水平的提高,在1978年到1983年期间集成度提高到几万只管/片,因而一些高性能的8位单片机相继问世。例如,Zilog公司的Z8系列,1980年Intel公司的MCS-51系列。这类单片机的寻址能力达64KB,片内ROM容量达4~8KB,片内除带有并行I/O口外,还有串行I/O口,甚至某些还有A/D转换器功能。这类单片机属于高性能8位单片机。在高档8位单片机的基础上,单片机功能进一步得到提高,近年来推出了超8位单片机。如Intel公司的8X252、Zilog公司的Super8,Motorola公司的MC68HC等,它们不但进一步扩大了片内ROM和RAM的容量,同时还增加了通信功能、DMA传输功能以及高速I/O功能等。自1985年以来,各种高性能、大存储容量、多功能的超8位单片机不断涌现,它们代表了单片机的发展方向,在单片机应用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8位单片机由于功能强,被广泛用于工业控制、智能接口、仪器仪表等各个领域。3.16位单片机阶段1983年以后,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可达十几万只管/片,16位单片机逐渐问世。这一阶段的代表产品有1983年Intel公司推出的MCS-96系列,1987年Intel公司又推出的80C96。16位单片机把单片机的功能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如MCS-96系列的集成度为12万只管/片,片内含16位CPU、8KBROM、232字节RAM、5个8位并行I/O口、4个全双工串行口、4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8级中断处理系统。MCS-96系列还具有多种I/O功能,如高速输入/输出(HSIO)、脉冲宽度调制(PWM)输出、特殊用途的监视定时器(Watchdog)等等。16位单片机可用于高速复杂的控制系统。4.32位单片机90年代以后,各个计算机生产厂家已进入更高性能的32位单片机研制、生产阶段。32位单片机具有极高的集成度,内部采用新颖的RISC结构,CPU可与其他微控制器兼容,主频频率可达33MHz以上,指令系统进一步优化,运算速度可动态改变,设有高级语言编译器,具有性能强大的中断控制系统、定时/事件控制系统、同步/异步通信控制系统。代表产品有Intel公司的MCS-80960系列、Motorola公司的MC683XX系列、Hitachi公司的SuperH(简称SH)系列等等。32位单片机是单片机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发展及开发成本和产品价格的下降将会与8位机并驾齐驱。生产32位单片机的厂家与8位机的厂家一样多。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基于ARM核的单片机占据32位单片机市场的主要份额。广泛应用在信息电器如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可视电话、移动电话、TV机顶盒、数码相机等嵌入式设备。嵌入式和操作系统的概念通用计算机系统和嵌入式系统操作系统内核的概念15什么是嵌入式系统什么叫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的典型组成第一阶段是以单芯片为核心的可编程控制器系统。这种系统大部分应用于一些专业性极强的工业控制系统中,一般没有操作系统的支持,通过汇编语言程序对系统进行直接控制,运行结束后清除内存。一般称之为单片机。主要特点:系统结构和功能相对单一,处理效率较低,存储容量较小,几乎没有用户接口。由于这种嵌入式系统使用简便、价格低廉,当时在国内工业领域应用较为普遍,但是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工业控制和新兴的信息家电等领域的需求。第二阶段是以嵌入式CPU为基础、以简单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主要特点:CPU种类繁多,通用性比较弱;系统开销小,效率高;操作系统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应用软件较专业,用户界面不够友好;系统主要用来控制系统负载以及监控应用程序运行。第三阶段是以嵌入式操作系统为标志的嵌入式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