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校教职工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影响高校教职工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doc

影响高校教职工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影响高校教职工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高校教职工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1年12月120例本校患高血压的教职工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依从性好及依从性差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疾病知识、不良心理反应、高血压病程、降压药物副作用、服药种类等差异。结果:120例患者中降压药物治疗依从性好30例(33.33%);依从性差90例(66.67%);依从性好组年龄≥60岁占56.67%,缺少高血压知识占43.33%,存在不良心理反应占36.67%,担心降压药物副作用占60.00%,高于依从性好组的20.00%、12.22%、13.33%、22.22%(P<0.05),是影响依从性的危险因素。结论:高校教职工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差,影响因素复杂,应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提高依从性。【关键词】高校;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护理措施高校教职工长期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任务繁重、责任大、竞争激烈,同时缺乏锻炼,易发生高血压[1]。药物疗法是一种将血压降至正常的有效措施,但在高血压人群中服药依从性差是一个http://www.daixielww.com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2]。本文对本校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探讨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2011年12月120例本校患高血压的教职工作为研究对象,符合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3],男70例,女50例;年龄最小34,最大77岁,平均(57.38±12.78)岁。按依从性好与依从性差分为两组,依从性评判方法:坚持长期、规律、正确按照医嘱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换药、增减药等均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为依从性良好,否则为依从性差[4]。1.2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疾病知识、不良心理反应、高血压病程、降压药物副作用、服药种类等差异。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年龄、缺少高血压知识、不良心理反应、降压药物副作用4项指标是影响依从性的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讨论服药依从性是指患者就医后其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即遵循医嘱的行为活动[5]。高校老师文化程度及经济收入较高,且享受医疗保险,但本文120患者中降压药物治疗依从性好30例,仅33.33%,应引起临床重视[6]。通过本组资料观察发现,年龄≥60岁、缺少高血压知识、存在不良心理反应、担心降压药物副作用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部分老年患者随年龄的增长,发生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脑血管病并发症等疾病,出现智力衰退、记忆力、理解力下降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出现误服、多服或漏服现象,导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下降[7]。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生理状况特点,需要家属参与疾病管理,因此护理人员应争取家属互动参与,监督指导患者服药,从而提高老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患者如果高血压相关知识缺乏,缺少个体化治疗、长期规律服药、平稳降血压的概念,往往不能坚持规律服药[8]。为此,高校医务人员应重视高血压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采用图片、板报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仅是患者,对家属也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血压监测方法及药物性能、剂量、副作用、最佳服用时间等,护士每周电话随访患者和家属,以便追踪患者的服药情况,纠正在服降压药物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同时加强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并做问题咨询,进而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高血压患者由于疾病病程长、反复发作及缺乏对疾病认识等原因,如果患者存在焦虑、忧愁、烦闷等消极不良心理反应,同时高校医务人员相对于医院专科医生而言对高血压治疗方案掌握不是很充分,且高校教职工文化程度高,对治疗要求也相应高,如果高校医务人员缺乏和患者沟通技巧,不能清楚地向解释高血压病情及治疗方案,达不到患者要求,可引起患者的不信任甚至误解,用药依从性因而降低[9]。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不同做好心理护理,赢得患者的信任,做好解释工作,积极配合治疗[10]。担心药物副反应,如钙离子拮抗剂所致的双下肢水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所致的干咳、β-受体阻滞剂可引起头晕、心动过缓等,使患者产生了误解,或因恐惧、担心发生其他相关危险,而自行减量或停药[11]。加强药物知识宣教,以患者及家属能够理解的方式介绍糖尿病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药物服用的相关知识,使药物发挥最佳的降压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同时,高校药房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