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庆职业学院基础课(公共课)教学改革总结为了促进大庆职业学院公共课教学改革,增强公共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切实提高公共课教学质量,实现其教学目的,培养高素质人才。公共课教学部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在学院的领导下,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认真探索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推进公共课教学改革。公共课教学改革已取得初步效果。一、学院领导十分重视我院公共课教学工作学院领导十分重视公共课在我院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推动了公共课的教学改革,学院主管领导经常深入公共课教学工作一线,进行教学工作指导和教学检查,了解公共课教师的教学及科研等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对公共课教学工作的领导,推动了我院公共课教学改革工作。由于学院领导对我院公共课教学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保证了公共课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各个教研室都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较为突出的有公共外语、数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二、公共课教学改革成效明显(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情况1.新的课程整合方案以及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改革效果初显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等文件精神,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简称“两课”)改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从2006级新生入学开始实施至今。首先是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各门课程精选、优化教学内容,做到“三忌三贴近”:忌抽象说教、忌照本宣科、忌脱离实际,贴近时代、贴近国情和社情、贴近学生,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基础理论素质。贴近时代就是指教学内容要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特色,回答时代热点问题;贴近国情与社情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回答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贴近学生就是要不断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结合讲课帮助学生解惑析难。与时俱进,以“一门为主,多门渗透”的方式,积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2.以先进思想为先导,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始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门的各项文件精神,全面的推动了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和建设。近年来,我们主要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还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记住马克思主义现成的结论与原理,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生是否真正接受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要通过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行动表现出来。通过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训练,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真正成为指导他们研究现实、解决问题的指南。案例教学法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和宗旨。(1)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调动了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到课率和听课率大幅度提高。每一个案例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新奇的事物对青年学生有特殊的吸引力,从而可以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讨的热情。(2)为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结合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切合青年学生的特点,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引入案例教学能很好地使教学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出发,把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拿到课堂上来,并让学生亲自参加讨论和分析。(3)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提高全面素质的有效方法。由于这种教学法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或模拟的具体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凭借案例素材所提供的信息和自身的认知能力,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理论,以当事人的身份去分析研究,寻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这种方式的学习中,学生没有了任何依靠,只能靠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育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尽管我们的科研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教师的业务水平还待提高,但是我们还将一如既往的保持工作的热枕,致力于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当中,为不断提高思想自己的教学水平,为我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二)基于“工学结合”高职教育的英语教学体系改革情况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针对高职教育提出“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1998